大学生为什么不给官做了 #F1820


yevon_ou [水库论坛] 2018-06-13

大学生为什么不给官做了 #F1820

 

本文为历史

 

 

一)       序言

 

上周苦于没有话题写。正好逢到6.7日高考,被观澜团队,拉到了天津,做了一场关于"学区房和商品房"的讲座。

在路上,我看了一篇画生写的《139:年轻人会信仰市场么》,不禁抚掌大笑。

 

画生年轻人,总是很给我新的启发,新的视角。

关于"高考"这事,倒可以展开说说。只不过铺垫很长很长。

 

 

本文估计约11000字。全部看完,会消耗您半个小时时间。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很复杂的逻辑,象当初写《六国论》一样,需要一层一层把道理剥开。

 

 

 

二)       崇祯

 

首先我们来讲"明史"。明末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一幕之一。

 

 

崇祯朝,十七年。

一直到崇祯十六年,"朝廷"还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天下九州,崇祯十六年的时候,李自成还困在河南。祸害不过一省。潼关的口子,无论如何也打不通。

张献忠被左良玉层层压迫,逃逸湖南。

 

辽宁省有"建奴"。建奴兵锋虽然厉害,可却是年年闹饥荒。

以辽宁吉林苦寒之地,根本养不起十万大军。全民皆槟的结果,皇太极每年为吃饭发愁。

只要官军紧守关隘,不求胜利。三年不被抢,建奴就得裁员。

 

 

1643年,大明皇帝放眼四顾,踌躇满志。

全国90%的土地,税赋,人口,依然掌握在朝廷手里。

更有皇帝"大义"的名分。

如果输入《三国志》游戏,那至少是95%以上的胜率。

 

换作任何一个思宗,"剿匪"都不是大问题。"明廷"上上下下,没一个为生存发愁。

大臣们普遍认为,就算有流寇,也是"芥藓之疾"。士大夫的目光,还是放在"党争"。

复社和温体仁、周廷儒,斗得不亦乐乎。

 

 

可是谁能想到,仅仅一年之后,大明就亡了呢。

不仅仅明朝亡了,而且"朱家"子孙被杀得干干净净。再也不能复起。

这么大的地盘,土地,居然是被人一块块打下来的。输得干干净净。

 

 

 

三)       缺饷

 

大明亡得非常快。

 

崇祯十七年2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

3月10日,试探性地渡过黄河攻击。

3月13日,打下太原。

4月21日,打下北京门户居庸关。

4月25日,崇祯上吊。

可见,这个速度是非常非常惊人的。简直就和人"步行"的速度一样快。

你从陕西走到北京,二个月时间都不够。

 

北京的城墙,是当时最高最坚固的。一般认为,在冷兵器时代,"攻城"是不可想象的。

"战五渣"北宋钦徽二宗都撑了21天,而明思宗,一天就陷落了。[1]

 

 

这一切的背后,有什么奥秘呢。我们可以参见这个贴子:

《李自成伐明,为什么三次檄文,口气一次比一次软弱》[2]

 

李自成刚离开西安的时候,只有二万先锋部队。试探性的攻击,夺取河东几个郡县就满意了。

因此他发布了一篇"战前动员",口气可是十分嚣张:

"嗟尔明朝,大数已终。诞我圣主,海宇归心"

 

 

二万部队一过河,对面拥过来十几万明军。刘宗敏吓一跳,刚想扎寨。

明朝总兵刷地举起白旗,"别开枪,别开枪,我们投降"。

十几万官兵,追着找二万叛军。就为了凑上去投降。找了你好几天。

 

为什么。

因为明兵已经十几个月欠饷。当兵的穷得老婆孩子都快饿死了。

 

李自成从西安,到太原,再到大同,居庸关。

保大,宣武,理论上都有数十万的兵力。是永乐帝留下的,拱卫京师九大军镇。

 

可是李自成一路走过来,这些军镇望风投降。一个比一个快。要求只有一个:"尽快发饷"。

李自成嘴里发苦。他老巢只有西安一地,哪来这么多银粮送人。因此他只有一条路,越滚越大"继续向前,北京花花世界"。

 

就这样,李自成嫡系只有六万人马,可是裹挟着"百万大军"。大顺军已经成了一个庞然蝗虫团。一口气走到崇祯脚下。

西直门外,李自成望怂了。

 

 

绝对优势下,百万大军对二万。帝位唾手可得。

李自成却让人给崇祯帝送了一份"降表",要求放低得不能再低:"勋言李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退守河南。受封后,愿为朝廷内遏群贼,外制辽沈,但不奉召入觐。"

  • 给我100W两白银

  • 封西北王(降帝号)

  • 接受招安

 

这份"议和诏书",最核心的是第一条:"赏银100万两"。

大家都是聪明人,懂得真正的政治。

 

李自成知道他手下这些"降兵"都是饿狼,早上喊你大王,晚上就会反噬,咬主。

因此喂食是第一位的。得先把这些饿狼打发了。

至于大顺军,留个西北旺也就够了。

 

 

崇祯接到了诏书,哈哈大笑。"小样的,你也知道放火上烤的滋味"。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二天之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明朝灭亡。

 

崇祯宁可自缢,也不接受李自成的投降。

这种历史博弈,小白是永远也看不懂的。

 

 

一些参考资料。洪承畴在松锦之战的失利,也是因为打到一半"断饷了"。

 

 

 

四)       抄家

 

好了,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崇祯能不能"搞钱"。

知乎有一个大热的帖子:《崇祯为什么宁可哀求大臣和亲戚、最后自尽了也没有抄他们的家?》[7]

只要一百万,就能暂缓崇祯的命。

 

 

在崇祯最后的,最困难的岁月。他向各方勋贵募捐。苦口婆心"大明的船沉了,大家一起完蛋"。

但是国丈尚书,都不肯掏钱。周皇后的老爸,掏了8000两银子。大学士魏藻德,只肯掏500两银子。

 

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发现"崇祯内府"只有13万两白银,完全不够犒赏"降兵"。不由大为失望。

此时,他的手下已经开始失控。"百万降卒"开始洗劫权贵,进入了"十一天狂欢"。

 

 

按照民科的说法,北京城破之后,周国丈被拷打出来57万两白银。陈演被拷打出四万两白银。北京城合计掠夺7000万两白银。

这充分证明了富人的愚蠢,地主的愚蠢,贵族的愚蠢,blablabla.........

 

只可惜,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虚拟的。其来源自《明季北略》:

 

"贼拘银匠数百人,凡所掠金银,俱倾成大砖,以骡马骆驼驮往陕西。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每驮二锭,不用包裹。

 

大顺军掠夺北京的白银,重新融化成五百两一块的"银板",便于携带。

一片石战役之后,农民军仓皇逃窜。"银板"不知所踪,并最终成为了"李自成宝藏"。

 

7000万两这个说法,来自于3700匹骡*2袋*10锭*500两。

而事实上,哪有可能整支车队都是饷银的。能有1/10就不错了。

 

更专业的分析,可参见这个帖子。

《崇祯缺钱,为什么不像李自成一样对文臣严刑拷打,弄来几千万两银子交给武将用作军饷?》[8]

 

作者查阅满清入关之后,豪格+阿济格+多铎,三路清军抢劫了半年。

上报给清廷总部,说抢到200万两。

考虑到将领贪污一半,实际搜刮400万两。

 

不管怎么说,200万两也算一笔不小的钱了。

不仅可以暂时"招降"李自成。而且可以募一支精兵。

 

按照明朝后期,大致是100两=1兵的算法。

1000万两辽饷,可以养十万兵。

200万两辽饷,可以养二万精兵。

 

崇祯连一个兵也没有。

 

 

参考阅读:

《李自成进北京:国库存银十余万抄家抄出七千万两》[9]

《崇祯为什么宁可哀求大臣和亲戚、最后自尽了也没有抄他们的家?》[10]

《此人替崇祯御驾亲征却"自杀未遂"投降,临死问50个小妾谁陪葬》[11]

 

 

 

五)       鬼神

 

崇祯十七年,叛军云集。明朝覆亡在即。

崇祯下令抄家。哪怕再不利,皇帝的命都快没了。还顾忌什么"短期利益"长期利益。

 

第一个目标,订上了武清侯李国瑞。江湖传言,李国瑞有40万两银子身家。

崇祯缺钱。

你猜,李自成能榨出百万白银。作为一名"名正言顺"的皇帝,崇祯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捏死李国瑞。崇祯从李国瑞身上榨出了多少油:

 

  • 40万两

  • 30万两

  • 20万两?

  • 正确的答案,是0

 

因为正当崇祯决定不要脸,不给脸,和群臣撕破脸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事:

他的五皇子死了。

 

崇祯一共有七子,后四个都是夭折。史书没有记载。但应该不超过7岁。

死个小孩子,本不是大事。但历史的诡异,或者说本文的题眼,在此处才渐渐露出了阴暗的下半部............

 

 

因为崇祯想起了一个人。他的亲哥哥:明熹宗朱由校。

明史最诡异之处,明有二个"盛年天子"是坠船死的。

 

哥哥:明武宗 堂弟:嘉靖


哥哥:明熹宗 弟弟:崇祯

 

明武宗有大太监"刘瑾",人称"立皇帝"。宦官一度权倾朝野。30岁的时候,突然坠水,然后就再也医治不好。八个月后驾崩。

 

明熹宗有著名的"魏忠贤"。九千岁势力权倾朝野。熹宗游玩的时候,照样"坠水"。宰相们呈献"仙丹",服用后全身肿胀,不久也死了。

 

哦,还有半个例子。是崇祯的曾曾祖父。大名鼎鼎的"嘉靖帝"朱厚熜。

嘉靖帝睡着的时候,居然有15个宫女,联手用绳索绞死皇帝。

中国唯一一次,宫女造反记录。

 

事后,官方宣布是宫女自发行为。绝对没有幕后黑手。不扩大追究。

你说,你信不信呀。

 

 

[www.zhihu.com/question/63598657/answer/370619065]

 

正史中记载,崇祯敬拜鬼神,因为五皇子死了,"惊惧"停止了对大臣们的抄家。

但其实,崇祯是"你懂的"。朱由校走的时候,他就在身边。

 

《绣春刀2》讲的并不是虚构的故事。

"文官"们胆子之大,是令人震惊的。

皇帝"生命"之脆弱,也是令人震惊的。

 

崇祯,并不是不想抄群臣的家。他是真没这个能力抄家。

李自成,不想骤起骤落。他是真下盘不稳。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非常重要,你们老师永远也不会教的概念:

基本盘

 

 

 

六)       忽悠权

 

在上古时期,君臣是可以坐在草席上咬耳朵的。

在汉唐时期,宰相在金銮殿有张椅子。

宋太祖赵匡胤手里,撤掉了椅子。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改成了正五品的大学士。

到了清代皇帝手里,第一次有了"当庭"打宰相屁股的权力。

 

千百年后,宰相不再是皇帝的"仲父""亚父"。反而失去了座椅,甚至要趴在地上,口称"奴才"。

史学家经过长期谨慎研究,认为"相权"加强了。

 

 

对的,"相权"大大加强。

"君权"可以打屁股,却反而是削弱了。

一般史学界公认,以"唐"为分水岭。唐代以前,君强相弱。唐代以后,相权重君权弱。

 

因为宰相真正的权力,是"忽悠权"。

 

 

有一个笑话。说崇祯问吴三桂他爹吴襄,我一年按十五万人给你拨款,你派几万人过来吧。

吴襄说陛下恕罪,没那么多人。

崇祯说:那十万得有吧?

吴襄说没有

崇祯说五万呢?

····

···

··吴襄说;陛下,其实我就养了三千家丁

 

宰相真正无可匹敌,不可取代的权力,是"忽悠权"。

其背后,是帝国领地疆域的极度扩张。

 

 

理论上,君王有"无限"的权力。

皇帝一句话,想让谁当宰相,就让谁当。

想杀严嵩砍头,宰相就可以杀掉。

 

实质上,你权力再大。你知道真相么。

皇帝唯一无法克服的,是"忽悠权"。

 

 

真正影响"君权相权"此消彼长的。是"帝国的规模"。

好比你一家公司,从50人发展到50000人。董事长的权力,肯定被总经理渐渐侵蚀。

 

当帝国很小时,皇帝可以"管理"。哪怕凡事亲力亲为。都能获得很高的效率,监督第一手的信息。

 

但是帝国大了以后,发展到中华帝国疆域。又或者一家企业几万人。

董事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

 

权力,必然逐渐分散到下面实际办事,主事的人手里。每一个高级经理独占一块。他报给你什么,就是什么。董事长只有读报表的权力。

 

 

崇祯拨五百万出去,大师们先截留三百万分一分,军头再扣下一百五十万,小军头扣下一部分,就只能养几千家丁了···

 

对于明清的皇帝,也是一样。皇帝是被高度"架空"的。

道光直到鸦片战争第三年,才知道清军原来打了败仗。

帝国的信息和数据,早已超越了一个个人,所能处理的程度。

 

 

你所听到的,看到的,都可能是别人精心编造的蒙蔽。

你自以为得意洋洋的"主持正义",很有可能是别人挖好的陷阱。

 

在这个情况下,君王需要一个:

基本盘。

 

 

 

七)       基本盘

 

什么叫"基本盘"。

基本盘就是那些真心真意待你好,和皇帝穿同一条裤子,利益相同,安全可靠的心腹。

你可以把"基本盘"视为君权耳目的延伸。

 

 

皇帝一个人,是管不过来。

可是皇帝假如有999人,9999耳目,作为一个辅助的机构,是否就可以上情下达,清正廉洁了呢。

 

 

"汉唐明"三代并列,到明中叶以后,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宦官时代"。

 

历朝历代,明代皇帝都很喜欢用宦官。明英宗有王振,朱厚照有刘瑾,明熹宗有魏忠贤。

就连众口称赞的"圣君"明宪宗,过了最初三四年,也在培养自己官宦班底。

 

 

为什么,皇帝被气得不行了!

明宪宗明显地感觉到盐税收入的减少,各个中层干部"跑冒滴漏"。

 

"跑冒滴漏"是最难对付的管理学难题。一个大老虎,贪污20万两纹银,那很容易对付。一把灭掉就行。

而如果2000个贪官,每人贪污100两。这就非常困难了。需要整体"廉洁风气"的改善。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为什么皇帝喜欢用宦官,因为宦官好用。

宦官也贪污,但比文官少。

宦官也撒谎,但报上来的情报,至少比"外庭文官系统"纯净。

就明廷最后几年实践来看,宦官集团无论能力还是操守,都比"外庭文官"更好。

 

(明实亡于东林)

 

崇祯为什么完蛋了。

因为到了崇祯末期,他没有"基本盘"了。只剩皇帝一个人。

 

他虽然凭借着"九五之尊",大开杀戒。拔掉大老虎无数。

可是凭你一个人,毕竟不是9999人。你是不可能和整个"文官系统"斗的。

崇祯反腐,能起到的效果,基本为零。

 

zhuanlan.zhihu.com/p/19895852

 

崇祯做了十七年皇帝,一共杀了两个首辅大臣,撤换了五十个内阁大学士。

 

另外还撤换了十四个兵部尚书,而且这被撤掉的十四位,还都是正经八百的兵部尚书,仅仅只加兵部尚书衔的还没计算在内。这十四人里,其中有九个被治了重罪:斩首者一人,治死者一人,自杀三人,下狱两人,革职查办两人。

刑部尚书,前后撤换了十七人。

 

处死或被逼自杀的督师、总督,包括袁崇焕在内合计有十一人,如蓟辽总督刘策,漕运总督杨一鹏,督师熊文灿,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蓟州总督范志完、赵光抃等。

 

各地巡抚被斩杀的十一人、未来得及问罪先行自杀者一人:"终崇祯世,巡抚被戮者十有一人:蓟镇王应豸,山西耿如杞,宣府李养冲,登莱孙元化,大同张翼明,顺天陈祖苞,保定张其平,山东颜继祖,四川邵捷春,永平马成名,顺天潘永图,而河南李仙风被逮自缢,不与焉。"(1)

 

 

参考阅读:《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二)66.东林复辟》[12]

《如果明末把资源都投入到用来提升关宁军的野战能力,能否平辽?》[13]

《李自成和明朝打的时候,失败百次能重起百次,但为什么一被清朝打败就恢复不了呢?》[14]

关于辽东军阀化和非军阀战斗力的困扰《明末辽东为何会出现无将可用的局面?深层次原因是什么?》[15]

《为什么明朝被流寇和后金几套组合拳就打炸了,而清朝被英法联军,太平天国,捻军,陕甘回乱一顿锤还不炸呢?》[16]

《明末崇祯年间明廷的税收潜力究竟能到多少?》[17]

 

 

 

 

八)       基本盘的设定

 

那么,崇祯去哪里找他的"基本盘"呢。

 

  • 基本盘是一个群体。

  • 君王选择,和该群体结盟

 

 

首先,我们要讲述一个"基本盘不可能定理"。

 

基本盘不可能定理:

权力会腐蚀人。不管你把权力交给任何人,他都会被腐蚀掉。

 

哪怕他是你最亲密的小伙伴,是你最信任的人。

你把权力交给他。只要权力足够大,时间足够久,他也会对你不忠。会背叛你,伤害你。

 

  • 你可以依赖兄弟手足,亲王。亲王会背叛。

  • 你可以依赖母亲妻子。外戚会背叛。

  • 你可以依赖儒学大师。文官会背叛。

  • 你可以依赖节度武将。武将会背叛。

  • 你可以依赖宦官,宦官会背叛。

  • 你可以依赖科举,寒门会背叛。

  • 你可以依赖士族,贵族会背叛。

 

知乎上有个贴,叫做《如果朱元璋处于崇祯的地位,能平灭女真,扫荡李自成,中兴大明吗?》[18]

这个答案,应该是也能,也不能。

螃蟹没有爪牙,则不能横行。

 

 

说朱元璋可以。是因为朱元璋完全可以把整个"文官系统",彻底掀掉。重新打开税源,再造百万雄兵。

 

因为朱元璋是有自己"班底"的。最核心的,是一群濠泗起兵的老兄弟。

朱元璋办胡惟庸案,郭桓案,屠戮文官数以十万计。而帝国依然可以维持正常运转。

这是因为他背后,有一帮"老兄弟"在撑着。团结兄弟的,是当年出生入死的"江湖义气"。该"义气"尚未被金钱腐蚀。

 

因此洪武,永乐二朝,虽然人口和经济,都不能和明中后期相比。但是盐税,农税的收入,反而更高。明前期也可以动辄拉出十万雄兵,扫平漠北"北元"残余势力。

 

 

但是"勋贵"过几代人,就不行了。确切点说,到明仁宗时代就不行了。

"郑和下西洋",去了几十万老兵。这些老兵,其实是"永乐"战争残存下来的,绝对听命于皇帝的嫡系部队。

 

"郑和下西洋"七次之后,文官上书,以"耗费靡驰"为由,裁撤了这支无敌舰队。

不裁撤行不行,不裁撤其实也不行的。

"勋贵"的德性,荣国公宁国公何等了得。可是传三代,就到了贾宝玉。你指望贾宝玉匡扶社稷?

 

仁宣之后,明廷就只能全心全意,依靠科举文官系统了。

 

 

而另一方面,正德,天启手里,搞出了魏忠贤"九千岁"。

一般的口吻,认为魏公公做得还不错。至少天启的最后几年,连续取得了对后金的军事胜利。

但若是把"宦官",当作全心全意依赖的对象。一样不妙。

 

因为"权力"会腐蚀人,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蚀人。

天启七年,魏忠贤当政,满打满算三年半。

但是魏公公"被腐蚀"的迹象,已经很明显。

 

文官政府,历经二百九十年,才堕落成现在这个样子。

眼看魏公公流口水的样子,只怕不要二十年,腐化堕落得更厉害。

凭借着锦衣卫+东厂+西厂,厂卫组成的秘密组织,终究是不行的。

 

 

为什么全世界都提倡"公开警察"制度,反对"秘蜜警察"制度。

因为警察系统的内部,一旦腐化起来,更为可怕。

秘密警察制度,是个黑箱。完全不受监督。就算前二年锦衣卫廉洁,时间久了,锦衣卫内部恐怕暗无天日。

 

探回头来,儒家正统;

那明朝皇帝,能不能依赖"文官系统"呢。

 

 

 

九)       文官体系

 

有明一代,上承唐宋。

  • 有过了唐代的经验,朱重八完全不信任武人,"节度使割据"。

  • 有过了宋代的经验,朱重八完全不信任文人,"党争倾扎"。

 

鲁迅说,"唐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

朱家皇帝,文也信不过,武也信不过。最后依赖"厂卫",奸细特务,搞得乌烟瘴气。

 

 

对于明末后期几个皇帝,他们即使想依赖"文官",其实也没有机会的。

因为朱重八时代,对文官"侮辱"得太狠了。

 

朱元璋时代,把文官完全不当人。不仅把精神领袖刘基(刘伯温),李善长都给咔嚓掉了。

而且动不动剥皮揎草,枭首示众。文官杀了一批又一批,甚至有批着枷锁上堂办案的。

 

 

朱元璋"反贪",大杀贪官。华夏史仅此一次。

你要问好不好,俺翻遍整个知乎,叫好声一片。几乎所有的屌丝,都陷入了鼓掌狂欢。

 

副作用呢,我翻遍整个网络。从没有人写过朱元璋"滥杀"的副作用。没有,一个也没有。

天下的事,又怎么会没有反噬呢。

 

 

朱元璋若猪羊一般地对待文官系统。看儒家学士不当人,不尊重孟子。

他又怎么可以收获文官的"忠心"呢。

 

有明一代,皇帝待文官地位特别差。一点不尊重人。动辄当庭掀屁股廷杖二十,又喜欢找一群死太监恶心人侮辱人。

那你又怎么可能,让文官真心"忠心"帮你打工呢。

 

文官们嘴上三呼万岁。暗地里给你下点眼药,使点绊子。这不是文官系统最擅长,最常做的么。

 

因此明末的财政崩溃,完全是咎由自取。

你不要怪文官系统待你不忠诚。东林儒生忽悠你,骗你。

跑冒滴漏,征再多的辽饷,全部都被贪官截留。伙食衣服都送不到前线。

 

你应该想想,待你最好的张居正张太师,被你抄家了。儿子逼自杀了。

卫国有功,人品高洁的于谦,被你五马分尸了。

孙承宗,孙传庭,都是死战报国。死后还被按了一个怯战罪名。

杨嗣昌,熊廷弼,死在监狱里。陈新甲,李明睿,背锅侠斩得不明不白。

当军官报告前线断饷时,崇祯冷静地说,"士兵可以吃老鼠"。 

 

明末的群臣,都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事不能怪臣子。

这事应该怪君王,是朱家人的"刻薄寡恩","自私无耻",导致了群臣的互相伤害。

 

  • 从来没有跪在地上,三呼万岁。

  • 只有相互仁义,肝胆相照。

  • 大家都是聪明人。

 

明朝的灭亡,早在"皇祖爷"时期,就已经奠定了基础。

 

参考阅读

[坑死崇祯的"光处长"]》[19]

《如果崇祯登基后躺倒不干任何事,明朝是否有救?》[20]

 

 

 

十)       其他时期的基本盘

 

朱家刻薄寡恩,明皇孤家寡人。

 

如果往上数,之前几个朝代。南宋和北宋,都是"宋与士大夫"共有天下。

宋皇选择了和儒家文官体系,彻底合作。

文官的地位,从来没有象宋朝这么高过。皇帝和士大夫"分享"了天下。

 

结果是,宋代一直保持了繁荣和富庶。财政岁入,一直保持着6000W两白银的水平。远远超过三百年后的明代。

唯一的缺点,武力孱弱。对外战争,几乎百战百败。

 

 

李唐皇室,分为二个阶段。

前期---李治,是"关陇军事贵族"。极少数军事寡头,控制朝廷。

武瞾---后期,是"山东+科举"。标志性的事件,是长孙无忌的垮台。

 

绝大多数人,搞错了"女皇武则天"的真实含义。武瞾可以上台,并且最终封后,团灭陇右帮。其背后,是山东势力的崛起。乃至于最后成立了"武周"。

 

唐朝李渊崛起的时候,靠的全都是关中将士。所谓的"凌霄阁二十八将",垄断朝廷豪门。

但是承平日久,科举兴起。越来越多的山东高门,在人数和财力上,都占据了优势。

 

关东六国,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找到了代言人。并最终结束了"军事贵族"的时代。

 

 

 

若论晋代,著名的"王与马共天下"。持续了大约近400年的"士族"时代。

东晋是门阀贵族时代,"门第"完全垄断了高级官员的渠道。

 

皇帝选择和"士族"合作,从曹魏时代开始的九品中正制。庙堂从来都不为平民百姓开放的。更不存在阶级流动性。

 

参考阅读《南北朝初期南朝强于北朝,怎么到后来强弱逐渐逆转了?》[21]

 

 

再往上,汉代,汉代是一个更为封闭的"军事贵族"群体。从开国皇帝一直到王朝灭亡。

东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基本靠一批南阳郡的"小兄弟"。后来这帮小兄弟的富贵,延续了二百年。纹章快象西欧了。

 

东汉前四代皇后,娶的都是功臣之女。并最终造成了"外戚时代"大爆发。南阳郡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了献帝。

庙堂垄断,从未向普通人开放。

 

 

西汉从景帝时代开始,奉行的是检举"孝廉"制。天下九州,每州每年向朝廷推荐二名"孝廉"。挖掘人才。

久而久之,庙堂之上,全部都由"孝廉"占据。而推荐制度,会推荐什么人,也就哈哈哈。

 

 

再往上,就到秦代了。

有秦一代,他其实是"部落制"的延伸。秦王680年,赢家一直是秦王,蒙恬一直是部下。

 

也就是说,春秋商周的国家,他是出生自带"基本盘"的。

你家从蛮荒时代开始,世世代代都是"王"的佣人。世代效忠,已经形成了习惯。

因此秦王相对于白起,王翦,"权威"是绝对的。秦始皇不需要清洗部下,也不需要担心部下不忠。

 

"部落制"君臣关系的缺点是,"代表面"有限。譬如秦王室就无法获得山东诸国的效忠,一旦陈吴,山东立即燎原。

 

 

最后元代,清代,因为是少数民族,草原部落。

清帝,可以借助满族人形成"基本盘"。

 

八旗的战斗力,一样堕落。自从多尔衮设定"铁杆庄稼",不到二代人的时光,八旗已经沉溺于唱戏逗鸟,薛宝钗红楼梦。

只不过清朝前期,这种外强中干还不明显。"太平天国"之后,地方势力完全落入各省手中。满人无力控制。

 

 

 

十一)大学生与做官

 

好了,经过漫长漫长篇幅的铺垫,我们终于讲到正题了。

 

慈禧在1905年废除科举。贯穿华夏1300年的"科举制度",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改制之后的"京师大学堂",今天的北京大学。

顺天府学堂,今天的北京四中。

 

人民群众的联想是丰富的。换汤不换药。

科举废除之后,人民群众立刻把注意力,换到了"新式学堂"身上。

既然是同生态位产物,是不是意味着"京师大学堂",就是新的进士及第呢。

 

你如果看过一些1905年资料的话,你会发现,当时有一种说法:

  • 小学就是秀才

  • 中学就是举人

  • 大学就是进士

 

我读过一些北洋士兵,对"学生"畏惧让路的资料。在这些丘八的眼里,学生们自然是"文曲星"下凡。将来贵不可言的。

只可惜,事实并非如此。

 

 

在中国,1911~1949年间,时局比较乱。学生和"官职"并没有明确的挂钩。

1949~1996年,大学生一直是"预备干部"。

 

尤其是最初的一些年份,人才极度缺乏。几乎可以说,1979年之前毕业的大学生,都是秀才老爷。

包毕业,包分配,前途无限光明。

 

在中国,尤其有五所高校"北清复交人"特别出名。甄选干部,也非常多地从Top4中录取。

 

 

 

看回画生那篇《139:年轻人会信仰市场么》,文中讲了一段混沌,一段失落。

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甚至觉得,学的屠龙之术,甚无所用。

实用求职,还不如一个技工。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感受,因为"儒"的本身,就是"没有任何"技能的。

儒家讲究的,是一种共鸣,一种认同。

 

考试考什么,并不重要。哪怕考茴香豆的四种写法,毫无使用意义。

重要的是,你花费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去"备考"。然后再冒着0.5~1%的微小概率"中榜"。

 

中榜之后,你能干什么,会什么,也不重要。

甚至可以说,"完全不会"除了考试屁也不懂。

这才是美妙至极,上上大吉!

 

因为科举的本质,是寻求共同感。

 

宋明清三代,对"非进士"的排斥,是非常非常严重的。

也就是你想在朝堂做官,做大官,你就一定要是"进士"。宰相就一定要是"庶吉士"。

如果你不是堂堂正正"进士"出生,就一定会受排挤。哪怕官当得再好,也会象"寒门"一样受人歧视。

 

象李鸿章,左宗棠。曾胡李左都算"中兴之臣",一代伟人了。

李鸿章为了一个"同进士及第",一辈子遗憾。一句"同进士,如夫人"可以气喷呕血。

左宗棠在甘陕剿匪。剿着剿着,哭着回北京来了。抱着老佛爷大腿说,非得再回炉参加科举考试。

 

 

因为"进士排挤制"的背后,也是在寻求"同质化"。

整个社会上,区分出"你我"。

整个庙堂上,区分出"你我"。

既然整个庙堂上,最终"进士"占据了75%。而这些进士,不识工商不识五谷,除了茴香豆四种写法屁也不会。

 

那么这群进士,就是现体制的最好拥护者!

 

 

你要知道,"开科取士"朝廷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要维持江山永固,统治常久万万年。

 

"权力"会腐蚀人。任何忠诚,都不可靠。任何人拥有权力,都有危险。

但是朝廷,又一定会有几百个"巡抚""知府"之类的职位,一定会有官缺,一定会有肥差的。

 

给你一个"汝南"知府,但你实在太能干了,想法又太多了。最终搞得象唐末"节度使",蔡州吴元济,那可怎么收场。

因此一群忠诚,而且无能力的"进士"。就是最佳的选择。

 

 

进士学的"四书五经",除了朝廷,别无第二个买家。农工商完全无用之术。

无能"进士"天然就是体制最好的拥护者。

而"揭皇榜"的仪式,又增加了身份认同感。

 

"读书"和"科举"本来就是一体二面之事。

如果没有科举,你根本就不应该读书。还不如去学一点小生意。

 

 

中产就是接盘侠

当时代变了,中产是不会变的。

日升月恒,中产只会模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你不告诉他缘由,他会几代人,年复一年地继续去"考试---读书"。

 

而我们的"科举"之门,事实上已经关闭了。

1911年时,北洋政府人才极度稀少。全国受过高等教育没几个。因此"学生很珍贵。在电影《1942》中,快饿死人了,也要坚持给教师发饷学生发粮。

 

1949年后,我国选择了"唯物主义"。

在唯物主义教导下,数理化等理科科学,成了最重要的学科。

领导人深深知道,要尽快完成工业化,就一定需要大量的"数理化"高等教育人才。

 

 

这二股需求,都不是"科举"。

只不过世人糊涂,模糊了高级工程师和政务官的区别。误以为"高薪"和"高职"是同一回事。

因此我们看到,今天还有无数人报考了文史哲等"非功能性"系科。又或者是一些早已饱和,过剩的行业,例如激光物理,电化学。

 

儒制国家,已经结束。

这些投资,注定没有任何回报的。毕业即失业。愧对娘亲。

复旦物理系若不给你官做,还不如财大。

 

 

你们一定要搞清楚,我国从未承诺过,"大学教育"是通向科举的。

"王与马共天下",任何时候,天子一定要选择一股力量,和他共同治理天下。

否则单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管不过来,也会被手下人蒙蔽的。

 

但是这个"合作伙伴",有很多种选择。

  • 部落同族

  • 武装贵族

  • 亲王与外戚

  • 士族与豪门

  • 簪缨士大夫

  • 寒门与科举

  • 东厂,锦卫

 

"王与马共天下",这其中任何一种力量。都是可能的。在我们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大一统朝代。

 

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说法,国家一定要和大学生分享权力的。

更没有说过,要和只懂写茴香豆的大学生,分享权力的。

 

高考已经不通做大官了。

读书已经不通做大官了。

你还不明白么,新的联盟。

 

因此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天之骄子们的哀叹,恐怕得是一辈子的抱怨了。再也没有翻身机会。

这个道理,就是我看完《画生》文章,三分钟领悟出来的。

 

只不过把它们写清楚,着实不容易。

足足用了十四个小时,11500字。

 

 

 

[email protected],2018年6月13日寅)

[1]《古代战争攻城容易还是守城容易?》

www.zhihu.com/question/48570554/answer/315191808

[2]《李自成伐明,为什么三次檄文,口气一次比一次软弱》

bbs.tiexue.net/post_11930911_1.html

[3]《在松锦之战中明军是否有获胜的机会?》

www.zhihu.com/question/40227861/answer/268421392

[4]《洪承畴为什么能够遏制起义军的攻势,击败李自成?

mp.weixin.qq.com/s/jY0xc6NzZZLQvmFehfoPZw

[5]《大明灭亡前的最后80天

mp.weixin.qq.com/s/Kj66sSZgivCogZci652Gkg

[6]《大明王朝1566》中,严党最后关头怎么会那么傻只分给皇帝一百万,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www.zhihu.com/question/58367236/answer/390191342

[7]《崇祯为什么宁可哀求大臣和亲戚、最后自尽了也没有抄他们的家?》

www.zhihu.com/question/63598657

[8]《崇祯缺钱,为什么不像李自成一样对文臣严刑拷打,弄来几千万两银子交给武将用作军饷?》

www.zhihu.com/question/264907588/answer/391805937

[9]《李自成进北京:国库存银十余万抄家抄出七千万两》

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gudaishi/detail_2010_10/24/2880149_0.shtml

[10]《崇祯为什么宁可哀求大臣和亲戚、最后自尽了也没有抄他们的家?》

www.zhihu.com/question/63598657/answer/327463580

[11]《此人替崇祯御驾亲征却"自杀未遂"投降,临死问50个小妾谁陪葬》

tieba.baidu.com/p/5439233805?red_tag=3521883958

[12]《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二)66.东林复辟》

blog.sina.com.cn/s/blog_555a7ff30102w9de.html

[13]《如果明末把资源都投入到用来提升关宁军的野战能力,能否平辽?》

www.zhihu.com/question/276974340/answer/411522901

[14]《李自成和明朝打的时候,失败百次能重起百次,但为什么一被清朝打败就恢复不了呢?》

www.zhihu.com/question/30227612/answer/290879158

[15]《明末辽东为何会出现无将可用的局面?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www.zhihu.com/question/48650625/answer/112645892

[16]《为什么明朝被流寇和后金几套组合拳就打炸了,而清朝被英法联军,太平天国,捻军,陕甘回乱一顿锤还不炸呢?》

www.zhihu.com/question/58591650/answer/213183411

[17]《明末崇祯年间明廷的税收潜力究竟能到多少?》

www.zhihu.com/question/41780531/answer/185671376

[18]《如果朱元璋处于崇祯的地位,能平灭女真,扫荡李自成,中兴大明吗?》

www.zhihu.com/question/32019556

[19]《[坑死崇祯的"光处长"]

[mp.weixin.qq.com/s/EnkZK3bMNMmOOGt_iRGfrA]

[20]《如果崇祯登基后躺倒不干任何事,明朝是否有救?》

www.zhihu.com/question/55344471/answer/144113077

[21]《南北朝初期南朝强于北朝,怎么到后来强弱逐渐逆转了?》

www.zhihu.com/question/37040194/answer/92155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