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的必要性 #F1520

原创: yevon_ou 水库论坛 2018-02-12

逢年过节的必要性 #F1520

 

神权远去,民族逐渐兴起

 

 

一)身份认同

 

中世纪尾声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们逐渐不再为"神灵"而斗争了。

 

在整个中世纪,敌我认同的最主要划分是"信仰"。

你信基督教,犹太教,还是伊斯兰教。

是这个教派,还是那个教派。

这个分支,还是那个分支。

 

欧洲人最重视的一个词,是"异教徒"。

凡是异教徒,那就是敌人。同为基督教国家,彼此就是兄弟。

只要你信耶稣,

则一个黑人摩尔人,在拜占庭荣登高位,难度是不大的。

 

 

在中国,类似的概念,是"忠君"。

郭靖和金轮法王的争夺,金庸写郭襄"各为其主"。

蒙宋战争,其实是蒙古大汗和宋理宗之间的战争。

 

当时的行规,叫做"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只要朝廷给了你官爵,你就是臣子。做臣子,必须一生一世。誓死不渝。

但是只要没吃过明禄。象顾炎武,查伊璜,这种人降清,那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的。

* 参见王陶陶对明末,和日本侵华战争的分析。

 

 

中世纪尾声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识字率"的上升,"启蒙运动"的推行,无神论开天辟地。

人们逐渐认识,"神灵"是不存在的。为了虚幻的宗教和神谕,而去拼死拼活,是很不值得的。

 

神灵逐渐远去,民族主义兴起

 

既然大家不是为神灵的旨意而争斗,那自然就可以追逐一些更现实的东西。

最直接,最直观,就是"过得舒服"。

 

什么叫"过得舒服",在枫叶国CalgaryMuseum的墙上,刻着这样一行字:

  • 我们只会奋死捍卫,我们珍视的东西。

  • 我们只会珍视,我们熟悉的东西。

  • 我们只会熟悉,我们接触的东西。

 

人类要分"远近亲疏"。譬如在"小年夜"这种日子。你一看,家里包起了饺子,烙起了馅饼,拿一支二尺长的大葱,蘸一点浓酱,卷大饼吃。

不用怀疑,您就是山东人!

 

然后你再打开电视,看一段春晚。

曲艺节目,说一段"俺山东有个英雄,关公战秦琼"。

你心里满满的,这是回到家乡了。

 

 

当人类不再需要为"神灵"而战斗,他们自然根据"习性喜好",抱团成为了小团体。

远近亲疏,是最强大的纽带。珍视共同的生活~劳动~习惯,语言~玩耍~文化。

  

我们看欧洲历史,有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

一直到1715AD,路易十四"太阳王"的年代,欧洲的强权是什么。

是法国,西班牙,奥地利。

尤其是法国,作为绝对的强权,实力占到欧洲40%以上。

 

德意志呢,作为一个"地理名词",不存在的。

你让一个十八世纪的"政治学家"做预测,他猜一百次,想破头,也猜不到"德意志"会突然崛起。

简直说非洲54个国家,突然统一起来,凝聚成一个10亿人口工业化大帝国。

我们今天站在三百年后,我们知道"法国"并没有形成强权。

相反的,高卢雄鸡从拿破仑1815之后,就再也没有打过胜仗。

一战,二战,被人揍得象猪头一样。

哪怕今天,欧洲的"主导人"也绝对不是法兰西,默妈妈才是绝对的女王。德国是欧洲轴心Axis。

 

德国是怎样崛起的?

身份认同感!

 

在"神权"时代,Deutsch恐怕是最不幸的民族。

他33%的人口信新教,32%的人口信天主教,其次还有东正教,德鲁伊,奥丁神教等一堆乱七八糟的教。

 

3000W人口,欧洲第一大单一民族,混得连维京人都不如。

四分五裂,互相内战。

 

瑞典的开国君王,古斯塔夫。当时全瑞典只有80W人口,他居然可以拉扯出一支23W人的常备军。

靠的是什么,德国宗教内战。 

  • 一半的德国人,出钱养活瑞典主子。象辽国皇帝一样侍养着他。

  • 一半的德国人,他可以抢。

因为如此丰功伟绩,瑞典一跃成为北欧强权,世界一级。古斯塔夫后人,迄今仍是瑞典皇帝。

 

德国是怎样崛起的呢。

德语。

 

工业革命以后,"神权"时代不再。

当德国人静下心以后,共同的[文化和猪肘香肠],使得他们成了同一民族。

 

"汉萨联盟"几乎是一开始,就把法兰西排斥在外的。自始至终所有的谈判,无非是老大普鲁士,还是奥地利。

为什么,因为大家操的都是德语。和"法语区"尿不到一起去。

 

德国人从最初的关税联盟,到此后的军事联盟,再到政治联盟。

最终俾斯麦从"统一战争"中脱颖而出。德意志大帝国浴血重生。令欧洲,乃至世界颤抖。

 

没有黑森林秘境文化,就不会有德意志。

所有讲德语的人,就是德国的天然边界。

二)中华帝国

 

和一般人理解的不同。"中华民族"其实是一个很"新"的词。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而"中华民族"这词创造于1902年。创造者:梁启超。

 

20世纪初,中国也处于"剧烈现代化",放眼看世界的年代。

是"忠君"君权天授,向民族主义国家转型的年代。

 

"国体"之策,该如何走,众说纷纭。有了五大臣欧洲考察之行。

载泽的奏折,经过了外包外包再外包,枪手枪手再枪手。

最终慈禧太后看到的版本,却是"乱党"梁启超写的。

 

 

在1900年代,中国的"地方离心主义"是非常非常严重的。

某些意义上讲,中国和土崩瓦解的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并没有什么二样。

都是靠"苏丹忠诚"凝聚起来的旗帜。

彼此臣民之间,并没有什么好感,也没有什么交往的。

 

"冬川豆"曾经撰写过文章,1900年之际,一个广东人听大锣大鼓,吃粤菜喝煲汤,住骑楼。

哪怕和隔壁邻省的"江西老表"相比,二者的差异也是巨大,方言都无法沟通。

 

如果你再进一步,把广东和山东,甚至黑龙江,新疆相比。

再胆大的小说家,也不敢写他们血浓于水。

 

 

除了文化上的差异,更严重是"心理"上的隔阂。

"民国史"目前是很少教了。如果你还能翻到民国史的话,你就会看到"联省自治"有多受欢迎。喊得最凶的,居然还是孙文那个逆贼。

 

除此之外,"晋人治晋""浙人治浙""川人治川"也是百万高频词。

乡民的向心力,到省会为止。

部分连省会,都没有齐心。

 

 

整个事件的转折点,当然是太祖了。

"中华民族"经历了一百年的不幸,之后的一百年,其实是极度幸运的民族。

因为几个伟人,中华民族被保留了下来。960万平方公里,没有分崩离析。

保留了最大的本土。

 

而太祖带给了中国几十年的和平。在和平期间,就可以做一件事:

"铁路"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中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调度资源。

大批的工程师北上,大批的干部南下。

上海交通大学,被拆成西安交大。"八大院"更被拆零十几间。

随着这些精英在全国的"再分散"。中央吏治,而非地方吏治,终于站稳了脚跟。

 

其次太宗,又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

太宗迎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所谓"春运",有学者嗤之以鼻。什么春运,不存在的!

1960年代,1970年代,为什么全国没有"春运难题"。

为什么到1980年代,反而爆发开来了。

 

因为以前,技术上根本做不到。

古代"进京赶考",路上就要走大半年。到了京城,干脆找一家破巷子住下来。没有取得功名,就不用回家了。

 

古代人不想"春运"么,没那么矫情。

是因为1960~1970年代,根本没有这个铁路运力。想也不要想。

一旦出门打工,就想好五六年别回家吧。

 

正是因为铁路运能的大发展,才能有几千万人出门打工。

才会触发"春运难题"。

 

 

我们知道,在21世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非常惊人的。

高速公路,高难度隧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建设。以至于"高速通路通车",甚至都不再成为一条新闻。

 

而电力,超市,互联网的进入,则以革命般的速度,把内地"偏僻"地级市,逐渐和整个中华帝国连接在了一起。

 

今天,哪怕你想去怀化的山间度个假。你也可以搞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而且到了当地,一样有很好的五星级酒店。吃住租车加油都不用愁。

 

现代交通和人际交流,使得中华民族凝聚成了一个整体

 

参考阅读:《对藏民来说,可乐的配方就跟香巴拉一样神秘

 

在1900年,一个广东人和一个东北人见面,他们是完全无法交流的。

方言无法沟通,斗蛐蛐和滑雪,也是完全二个层面的话题。必然不亲热。

 

今天,他们二个人一见面,

谈的都是迪丽热巴。

 

 

 

三)共同感之建设

 

有一些妹子,她们对最新的黑人球星如数家珍,手机里关注着芭芭拉·史萃珊每日动态,身上佩戴着亮闪闪的配饰,交往的全是黑人小伙子。一开口,哎呀妈呀,满沫子东北口音 ------论中国的"黑化"

 

 

我必须提醒各位的是,我们在不停"同化"四方蛮夷的同时,其他各种异质文明,也在不停地同化我们的国民。

 

"黄皮白心"早已是一个屡见不鲜的话题。意思是有这么一批香蕉人,流着中国人的血,吃着中国人的菜,但内心却是"效忠"于白人的。

他们自以为喝了二年洋墨水,从此以后不是中国人了。

凡事必提美国,什么东西都是英国的好,老牌贵族就是文明高档。

连Bally昨天被山东民企收购了都不知道。

 

 

基督教在中国的扩散到了什么程度?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356208/answer/316328963

 

我们的文明,一直在分裂出"中日亲善"人士。

下一次日本人打进来的时候,还是不愁汉奸的。 

怎样保护中华文明。使得我们依然团结,依然强大,凝固成一块巨大整体。

是一个庞大的德意志帝国,而不是一小块讲波兰语的,一小块讲丹麦语的,一小块讲匈牙利语的。

 

我举个例子,请你说出"高中时期"还有印象的五位同学。

有时候,有些人和你做了三四年的同事。可是你们之间,交往平淡如水。

但是哪一天,你摔了一跤。他扶着你去医务室,涂红药水,这事你却可以记一辈子。

 

平淡的事情没有记忆,

特殊的行为,才值得记录

 

在欧洲几乎所有的"小镇"中,他们都乐衷于建筑"市政广场"。

其具体标志,是中心一个喷水池。然后一个可以容纳数千人的大广场。

逢年过节,大家就在这里载歌载舞。

 

如果每一户都是分门独立的农户,则你永远也培养不出"市民文化"。

诗歌,小说,艺术,哲学,商业,都无法发展。

 

你一定是需要一个"庆典式"的场景。人群要集聚。

在这一天/这一周,大家放下了手中的活,一般是农闲。

然后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彼此熟悉,交个朋友,喝杯啤酒。讨论古丽扎娜。

 

请婺剧下乡团,唱上三天社戏。

于是鲁迅有了浓浓的记忆,原来这就是乡愁,写下不朽的《社戏》。

稻花香里说丰年,这样一段记忆,可以跟随你一辈子。

 

 

  • 我们只会捍卫,我们珍视的东西。

  • 我们只会珍视,我们熟悉的东西。

  • 我们只会熟悉,我们接触的东西。

 中国文化接触得越多,你越是爱国。

 

 

 

[email protected],2018年2月11日晚)

 

 

框内是广告。也是2017年"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项目,

不幸的是......从我头上,搜刮去的。

 

原因是,去年三月"水库论坛"开始接广告。青年小龟,戴着眼镜,奸兮兮地第一个找到我。

包下第一个广告,而且打了八折,折扣后是28000元/主文。

 

然后这个家伙,就是"拖延流"。一直拖着,迟迟不投。

静待水库论坛,粉丝数猛涨,影响力猛涨。

拖了近一年,"水库论坛"订阅已经超越370000人。"广告报价"翻了好几倍。

 

俺实在忍不住了,小龟啊,你个龟娃子春节前一定给我投掉!

这人长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