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现代前端技术解析》 2017.4出版

Tags: web 

本篇目录

说明

张成文.《现代前端技术解析》,2017年4月份出版,需要电子版的加微信 lijiaocn

一句话总结:掌握结构层 HTML、表现层 CSS、行为层 JavaScript 的最新标准,使用组件化开发。

第1章 Web前端技术基础

HTML DOM

HTML DOM (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浏览器将HTML文件解析后生成的树形对象。JS 可以直接读取操作 DOM 中的元素:

/* 直接操作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innerHTML='这是一段文本';

/* jQuery 操作 */
$('#text').html('这是一段文本');

张成文. 现代前端技术解析 (Kindle Location 363). 

页面代码模块化、组件化

将页面代码进行拆分,HTML 5 支持 Web Component,可以注册新的标签(自定义标签)。

<linkhref="./ximage.html"rel="import">

<ximagewidth="300"height="200"></ximage>

张成文. 现代前端技术解析 (Kindle Locations 417-418). 

提高页面加载速度

图片使用webp格式。

浏览器端缓存。

JS相关组件

Koa,Node.js端Web框架。

JavaScript 标准

ECMAScript 6 -> ECMAScript 6 + > ECMAScript 7。

浏览器内核

主流浏览器内核:

Trident 内核:Internet Explorer、360 浏览器、搜狗浏览器。

Gecko 内核:Netscape 6 及以上版本、Firefox、SeaMonkey。

Presto 内核:Opera 7 及以上。

Webkit 内核:Safari、Chrome 。

Blink 内核:Webkit内核的分支,较多的移动端浏览器逐渐采用 Blink。

浏览器渲染引擎

渲染引擎用于解析 HTML 和 CSS,然后将 CSS 规则应用到 HTML 标签元素上。

渲染过程:解析 HTML 构建 DOM 树、构建渲染树(带有样式描述的 DOM 树)、渲染树布局(位置属性生效)、绘制渲染树(背景颜色等属性生效)。

页面生成后,如果页面元素位置发生了变化,要从布局阶段开始重新渲染,即页面重排,页面重排代价大,要尽量避免。

渲染引擎对渲染树的解析和输出是逐行进行的,尽量不要在 HTML 显示内容中插入 script 脚本等,会阻塞页面结构的渲染。

不同的浏览器内核,渲染过程有所不同。

CSS 规则权重

! important > 内联样式规则 > id 选择器 > 类选择器 > 元素选择器。

浏览器数据持久化

HTTP 文件缓存、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indexDB、Web SQL、Cookie、CacheStorage、Application Cache、Flash。

目前可以在项目中配置应用到只有:HTTP 缓存、LocalStorage 和 Cookie,ServiceWorker 在将来可能被使用,但目前兼容性欠缺(2019-06-07 17:03:39)。

HTTP 文件缓存

页面中的 Cache-Control 设置相对过期时间,Expires 设置绝对过期时间。

如果上次请求的页面中有 Etag,浏览器想服务端发送 If-None-Match 请求,如果页面没有变化,服务端范围 304,否则返回 200。

如果上次请求的页面中有 Last-Modified 信息,连同 If-None-Match 一起发送到服务器,如果 Last-Modified 未失效返回304,否则范围 200。

浏览器缓存

<metahttpequiv="Expires"content="Mon,20Jul201623:00:00GMT"/>
<metahttpequiv="CacheControl"content="maxage=7200"/>

张成文. 现代前端技术解析 (Kindle Locations 605-606). 

LocalStorage

LocalStorage 是 HTML5 的本地缓存方案,用于在浏览器端保存体积较大的数据,不同的浏览器中能保存的数据长度是不同的。

//localStorage核心API:
localStorage.setItem(key,value)    //设置localStorage存储记录
localStorage.getItem(key)          //获取localStorage存储记录
localStorage.removeItem(key)       //删除该域名下单条localStorage存储记录
localStorage.clear()               //删除该域名下所有localStorage

张成文. 现代前端技术解析 (Kindle Locations 611-613).

浏览器localstorage存储

SessionStorage

SessionStorage 和 LocalStorage 类似,但是在浏览器关闭时会自动清空,不能持久化存储,实际使用较少。

一条 Cookie 记录由键、值、域、过期时间和大小组成,不同浏览器支持的 Cookie 长度不同。

不同浏览器的 cookie 最大长度

不设置过期时间的 Cookie 的有效期是浏览器会话期间,关闭浏览器,即消失,是 Session Cookie,一般保留在内存中。

设置有过期的时间的持久性 Cookie 被浏览器保存在硬盘上,再次打开浏览器时有效,直到过期。

设置了 HttpOnly 的 Cookie,用 document.cookie 读取不到,只能通过 HTTP 请求头发送到服务器端。

WebSQL

WebSQL 用于在浏览器端存储较大量的数据,只有较新版本的 Chrome 浏览器支持(2019-06-07 16:45:50):

  1. WebSQL 在 HTML5 之前就已经存在,只特定的浏览器特性,有单独的规范;
  2. WebSQL 将数据以二维表的方式存储,用 js 读取;
  3. WebSQL 允许 SQL 语句查询。
//openDatabase()方法可以打开已经存在的数据库,不存在则创建
letdb=openDatabase('mydatabase','1.0','testtable',2*1024*1024);

letname=[2,'ouven'];

db.transaction(function(table){table.executeSql('CREATETABLEIFNOTEXISTSt1(idunique,msg)');
    table.executeSql('INSERTINTOt1(id,msg)VALUES(1,"hello")');
    table.executeSql('INSERTINTOt1(id,msg)VALUES(?,?)',name);
});

transaction();    //transaction()这个方法允许我们根据情况控制执行事务提交或回滚
executeSql();     //executeSql()用于执行真实的SQL查询语句

张成文. 现代前端技术解析 (Kindle Locations 689-693). 

IndexDB

WebSQL 不是 HTML5 规范,一般推荐使用 IndexDB 进行大量数据存储,IndexDB 基本实现和 WebSQL 类似,只是 API 规范不同,使用的是 NoSQL。

Application Cache

通过 mainifest 配置文件在本地有选择地存储 JavaScript、CSS、图片等静态资源,实现离线访问。

Application Cache 是一个不成熟的缓存方案,已经开始被标准弃用,逐渐被 ServiceWorker 代替。

CacheStorage

CacheStorage 是 ServiceWorker 规范中定义的,是可能代替 Application Cache 的离线方案。

caches.has();     //检查如果包含Cache对象,则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
caches.open();    //打开一个Cache对象,并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
caches.delete();  //删除Cache对象,成功则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否则返回false
caches.keys();    //含有keys中字符串的任意一个,则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
caches.match();   //匹配key中含有该字符串的cache对象,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

张成文. 现代前端技术解析 (Kindle Locations 752-755). 

ServiceWorker 在浏览器后台作为一个独立的线程运行 JavaScript,通过 message/postMessage 方法在页面之间通信,但是不能与前端界面进行交互,可以实现类似消息推送、离线使用、自动更新等功能。

Flash 缓存

基于网页端 Flash,具有读写浏览器端本地目录的功能。

前端常用工具

开发工具

前端常用开发工具

调试工具

Chrome、Firefox 浏览器的调试功能。

设备模拟:在不同终端中的显示效果;

Elements:阅读 DOM 结构 和 DOM 样式;

Console:控制台输出和执行 JS ;

Sources:网页加载的所有静态目录资源;

NetWork:页面加载的网络请求;

TimeLine:浏览器执行性能和内存消耗的时序图;

Profiles:测试网页性能消耗的方式;

Application: 浏览器缓存;

Security:网站安全证书;

Audits:优化建议。

Chrome 提供了比较多的扩展功能,打开 chrome://chrome-urls/ 查看。

辅助工具

Fiddler:请求拦截、改写、发送。

node-inspector:node 调试工具。

Vorlon.js、Weinre:用于移动端的浏览器远程调试工具。

第2章 前端与协议

HTTP 协议先后经历 0.9、1.0、1.1 和 2 四个版本,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是 HTTP 1.1,发布于 1999 年。

HTTP请求透和响应头

HTTP 1.1

长连接

长连接用 Conneciton: keep-alive 控制。

HTTP 1.0 默认响应没有 keep-alive,可以在 HTTP 1.0 的请求消息中包含 Connection: keep-alive,如果服务器先用中也包含 keep-alive,那么连接可以复用。

HTTP 1.1 所有的请求都含有 keep-alive。

协议扩展切换

HTTP 1.1 支持在请求头中包含 Upgrade,让服务端根据客户端的指令切换到其它协议,并用切换后的协议与客户端通信,譬如切换到 WebSocket 协议。

WebSocket通信建立过程

缓存控制

HTTP 1.1 之前,用 Expires 头实现缓存控制,HTTP 1.1 增加了 Cache-Control,可以设置相对过期时间,支持 Etag 和 Last-Modified,向服务端发起缓存有效性验证。

第1章中已经讲过:HTTP 文件缓存

部分内容传输优化

HTTP 1.1 支持请求目标文件的部分内容,用文件起始位置和偏移长度指定要传输的内容。

字段比较多,不摘录了,见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HTTP/1.1

HTTP 2

HTTP 2 协议的前身是 Google 发起的基于 HTTP 的 SPDY 协议,支持多路复用、服务器推送、压缩了 HTTP 头部大小。 但是 SPDY 强制使用 SSL 传输协议,HTTP 网站无法直接使用,因此以 SPDY 2 协议为基础开发了 HTTP 2 协议。

  1. HTTP 2 使用了专门设计的 HPACK 压缩算法,完全采用二进制格式传输数据,以帧(Frame)为单位,属于流式传输,不需要每次传输都携带头部信息;

  2. HTTP 2 使用 TCP 多路复用,多个请求可以通过一个 TCP 连接并发完成,HTTP 1.1 的 PipeLine 是串行的,多个请求的响应可能被阻塞。(TCP 多路复用和 keep-alive 不通,TCP 多路复用是传输层共享同一个 TCP 连接,不同文件的帧可以同时传输, keep-alive 是应用层的,请求必须是串行的);

  3. HTTP 2 支持在服务端设置文件的传输优先级,比如优先传送 CSS 文件;

  4. HTTP 2 支持服务端推送。

使用HTTP 2,浏览器至少需要是 EDAGE 13、Chrome 45、Safari 9.2。

Web 安全机制

XSS 跨站脚本攻击

XSS(Cross Site Script)就是在页面里注入第三方的脚本获取关键信息,根据脚本注入方式分为存储型 XSS反射型 XSSMXSS(DOM XSS)

存储型 XSS,就是提交包含或者能够拼凑成脚本的数据,页面在展示这些数据的时候除非脚本执行;

反射型 XSS,在网页的 URI 中注入能被浏览器解析的脚本;

MXSS,在 DOM 属性中注入脚本,DOM 渲染时执行。

防范方法是进行过滤、预处理、转义。

SQL 注入

SQL 注入是服务器端未进行验证,导致传入的 SQL 语句被执行。

防范方法是服务端进行 SQL 语句预处理。

CSRF 跨站请求

网站 B 的网页获取了用户的信息后,向网站 A 发起请求,操纵网站 A 中的用户数据。

Web安全CSRF攻击原理

防范方法是使用加密 Token(session 级别)、服务端禁止跨站请求等。

DNS 劫持与 HTTP 劫持

DNS 劫持是劫持 DNS 请求,篡改域名对应的 IP,根源是 DNS 协议不安全。

HTTP 劫持是在网页中插入第三方数据,使用 https 协议可以大大增加 http 劫持难度。

浏览器端安全控制

在响应头中添加一些的字段指导浏览器采用相应的安全措施。

X-XSS-Protection,开启浏览器 XSS防护,高版本的浏览器支持(2019-06-07 19:27:28):

XXSSProtection:1;
mode=block 0 – 关闭对浏览器的xss防护;1 – 开启xss防护
mode=block 可以开启XSS防护并通知浏览器阻止而不是过滤用户注入的XSS脚本

张成文. 现代前端技术解析 (Kindle Locations 1234-1235). 

StrictTransportSecurity(STS),强制所有通信使用 HTTPS。

ContentSecurityPolicy(CSP),服务端定义的加载策略,浏览器只加载指定来源的内容。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允许特定的王长访问服务端。

前端实时通信协议

现在前端浏览器实时通行的实现方式主要有:WebSocket、Poll、Long-poll 和 DDP。

WebSocket

通过 HTTP 1.1 的 Upgrade 将 HTTP 连接升级为 WebSocket 连接,浏览器端与服务端建立起类似 Socket 的通信。

WebSocket的数据帧结构

WebSocket 是以帧单位传输的,协议本身略微复杂,详情见 RFC6455:The WebSocket Protocol

IE 11 以下和 Android 4.4 以下的浏览器不支持 WebSocket。

Poll 和 Long-poll

浏览器不支持 WebSocket 协议时,只用轮询的方式实现近似实时通信的功能。

Poll 就是定时轮询,在没有新消息时也要轮询,比较消耗系统资源。

Long-poll 也是定时轮询,但是 Timeout 时间较长,等待响应的时间长,从而可以减少轮询次数,相比 Poll 节省了系统资源,实时性也更好。

扫网页二维码实现登陆,就是典型的 Long-poll 应用:

二维码扫码登陆原理

DDP

DDP 是分布式数据协议,Distributed Data Protocol,是新型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实时通信协议。

DDP 协议中,数据格式是 JSON,便于前端开发,客户端可以向服务器端发起远程服务调用、订阅服务端数据。

Meteor Web 框架的双向实时通信使用的就是 DDP,DDP 现在还存在兼容性问题,以后极有可能广泛使用。(2019-06-07 21:55:21)

RESTful

RESTful 约定比较简单,就是 HTTP 的五个操作:

RESTful协议

Native 交互协议

Native 就是移动端的原生应用,在 Native APP 中嵌入 Web 页面的方式,能够带来很多开发上的便利,这类应用成为 Hybrid APP。

Hybrid APP 中 Web 页面如何与 Native 通信是一个关键问题,另外要注意Hybrid APP 中 Web 页面可以使用的资源远小于桌面浏览器。

Web 调用 Native 的Scheme 协议接口

Native APP 在系统中注册一个 Scheme 协议的 URI,在 Web 页面中调用这个 URI 实现与原生应用的交互。

Shecme协议注册调用过程

Web 调用注入页面的 Native 对象

用 addJavascirptInterface 方法将 Native 对象注入到页面中,Web 页面中用 js 调用。

Native 调用 Web 中声明的方法

在 Web 页面中用 JS 在页面中声明方法,Native 用 loadUrl 或类似的方法调用。

另外 JSBridge 协议需要了解下。

第3章 前端三层结构与应用

前端基本构成:结构层 HTML、表现层 CSS、行为层 JavaScript。

HTML 的标准演进:HTML 4 -> HTML 5。

CSS 的标准演进:CSS 2 -> CSS 3 -> CSS 4。

JavaScript 的标准演进:ECMAScript 6 -> ECMAScript 7。

HTML 用组件的方式管理结构,CSS 用 SASS 、postCSS、stylus等更抽象的语法编写,JavaScript 使用 ECMAScript 6+、TypeScript 等标准。

HTML

HTML 4 是基于 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规范指定的,需要声明 DTD 定义,以能够用兼容的方式解析文档:

<!DOCTYPE html PUBLIC"-//W3C//DTD XHTML 1.1//EN" "http://www.w3.org/TR/xhtml11/DTD/xhtml11.dtd">

<!DOCTYPE HTML PUBLIC"-//W3C//DTD HTML 4.01//EN" "http://www.w3.org/TR/html4/strict.dtd">

HTML 5 不是基于 SGML 的,不需要 DTD 定义:

<!DOCTYPEhtml>

能够使用语法标签的,要尽量使用语法表,不要用 div 包打天下:

HTML 5 部分语义化结构元素标签

HTML 标签分为三类:

  1. 行内元素:包括 a 、 b 、 span 、 img 、 input 、 button 、 select 、 strong 等标签元素,其默认宽度是由内容宽度决定的。
  2. 块级元素:包括 div 、 ul 、 ol 、 li 、 dl 、 dt 、 dd 、 h1 、 h2 、 h3 、 h4 、 h5 、 h6 、 p 、 table 等标签元素,其默认宽度为父元素的100%。
  3. 常见空元素:例如 br 、 hr 、 link 、 meta 、 area 、 base 、 col 、 command 、 embed 、 keygen 、 param 、 source 、 track 等不能显示内容甚至不会在页面中出现,但是对页面的解析有着其他重要作用的元素。

AMP HTML

Google 推出页面技术,可以加快页面加载渲染速度。

Shadow DOM

Shadow DOM 允许浏览器开发者封装自己的 HTML 标签、CSS 样式和特定的 JavaScript,也允许开发人员自定义一级标签,即 Web Component。

CSS

CSS 从样式统一一直到现在的预处理,有各种预处理工具,譬如 SASS、LESS等等,CSS3 和 CSS4定义很多特性。

JavaScript

JavaScript 主线标准 ECMAScript 5 一直到 ECMAScript 7,各路大神们还发展了 js 的各种超级,譬如 CoffeeScript、TypeScript、JSX、HyperScript,这些超集都被转换成 js 运行。

如果精力有限,还是直接学习最原始的 ECMAScript 好了,不变应万变。

响应式实现

方法一,根据 User-agent 跳转到不同的页面。

方法二,同一套页面,根据 media query 实现不同的布局显示。

第4章 现代前端交互框架

直接 DOM 操作

DOM API 是最基础的 API:

常见的 DOM API 举例

jQuery 封装了基础 DOM API,提高了开发效率:

常见的 jQuery API

MVC 交互模式

将页面上与 DOM 相关的内容抽象成数据模型、视图、事件控制函数,形成 Model-View-Controller 的设计思路。

Model:请求的数据结果和数据对象;

View:DOM 的更新和修改;

Controller:跟具前端路由调用不同的 Model 给 View 渲染不同的数据内容。

MVC模式组件结构示意图

MVP 交互模式

Model-View-Presenter,Presenter 与 Controller 类似,区别是,用户进行的 DOM 修改操作是通过 View 上的行为触发,然后通知 Presenter 修改 Model 以及其它的 View(MVC 中 用户操作直接交由 Controller 控制 )。

MVP 模式中, Presenter 和 View 是双向绑定的,各自的改变会触发对方的更改,MVC 中 Controller 和 View 是单向的。

MVP模式组件结构示意图

MVVM 交互模式

ViewModel 代替 Presenter,是自动化的 MVP 框架,用户操作都通过 ViewModel。

Virtual DOM 交互

Virtual DOM 是描述 HTML DOM 结构的 JavaScript 对象,浏览器根据 Virtual DOM 确定最终 DOM 的结构,减少了对 DOM 的扫码和操作。

Model-NativeView-*

Web 与移动端应用的结合,催生了 MNV* 模式,即用 JavaScript 调用原生控件,MNV* 模式完全抛弃了 DOM (移动设备的 WebView 中,DOM 操作效率较低)

第5章 前端项目与技术实践

开发规范

  1. 结构层 HTML、表现层 CSS、行为层 JavaScript 三层分离;
  2. 移动端适当内联,内联资源大小一般为 2KB 以内,(注意这个和 AMP 背道而驰, AMP 要求样式全部内联);
  3. 缩进 tab 或者 4 个空格;
  4. HTML 文档使用 utf-8 编码,CSS 不需要显示定义编码,默认就是 utf-8;
  5. 标签、属性都用小写字母;
  6. 代码单行长度 120 或者 80;
  7. 尽量写注释;

HTML 规范

  1. 使用 HTML 5 的标准文档类型 !DOCTYPE html,简洁,且向后兼容;
  2. head 中定义 title、keyword、description;
  3. 引用 CSS 或者 JavaScript 时,省略 type 属性,HTML5 有默认类型;
  4. 全部用双引号包括属性值;
  5. 省略非必要的属性值;
  6. 尽量使用语义化标签,正确嵌套,不允许在 inline 元素中包含 block 元素;
  7. 非自闭合的标签必须添加关闭标识;
  8. 设置 img 的 alt 属性、label 的 for 属性;
  9. 模块前后有注释;
  10. block 元素另起一行,inline 元素适当换行;
  11. 不使用被 HTML 5 废弃的无语义化标签;

CSS 规范

  1. CSS 类的命名规范,小写字母,用“-”间隔;
  2. 0 值不需要单位;
  3. url 引用资源不需要加引号,例如 url(sprites.png);
  4. 颜色值尽量用小写并缩写到 3 位;
  5. 属性按照先布局、后内容的顺序排列;
  6. 兼容不同浏览器时,先写浏览器的私有属性、然后写标准属性;
  7. 避免组合选择器,例如标签名+ ID、标签名 + Class,会降低解析速度,直接使用类;
  8. 属性能合并写的合并写;
  9. 使用 SASS 等预处理语法编写 CSS;

ECMAScript 规范

ECMAScript 5:

  1. 添加结束分号、空格、空行,便于阅读;
  2. JavaScript 字符串最外层统一使用单引号;
  3. 常量名全大写、标准变量驼峰式命名;
  4. 对象属性名不加引号;
  5. 块代码使用大括号包裹;
  6. 使用 ===!== 代替 ==!=
  7. 不在条件语句后者循环语句中声明函数;
  8. 使用 “typeof person === ‘undefined’“,不建议 “name == undefined” ;
  9. 不在内置对象的原型上添加方法。

ECMAScript 6:

  1. 使用变量声明关键字;
  2. 使用字符串模版进行字符串拼接;
  3. 数组拷贝使用...items
  4. 数组遍历使用 for…of ,不建议使用 forEach、map等;
  5. 使用 ECMAScript 6 的类;
  6. 模块导入尽量不用全局导入,import 和 export 不要写在一行;
  7. 模块名和文件名相同,类名首字母大写;
  8. 用 try…catch 包裹 yield,处理异常;
  9. 使用 Promise,避免直接回调;
  10. 迭代器性能差,避免使用;
  11. 中文的正则匹配和计算消耗时间,容易出问题;
  12. 合理使用 Generator,推荐使用 async/await;

组件/模块规范

前端开发模式已经进入组件化开发阶段。

有需要的时候再深入阅读。

自动化构建

前端性能优化

工具

Performance Timing,获取每个过程消耗的时间。

Profile 分析页面脚本运行时,系统内存和 CPU 资源占用情况。

页面 JavaScript 埋点计时。

资源加载时序图。

桌面优化策略

  1. 减少 HTTP 请求;
  2. css 和 JavaScript 放到外部文件中;
  3. 避免空的 href 和 src,空内容仍然会被加载,会阻塞其它进程;
  4. 指定 Cache-Control 或 Expires;
  5. 使用 Etag 和 Last-Modified;
  6. 减少页面重定向,一次重定向,大概需要 600 毫秒;
  7. 静态资源分域存放,增加并行下载数;
  8. 使用 CDN;
  9. 使用 CDN Combo 将多个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下载;
  10. 使用可缓存的 AJAX;
  11. GET 效率比 POST 高;
  12. 减少 Cookie 大小,并进行隔离;
  13. 敷哦小的favicon.ico,并缓存;
  14. JavaScript 异步加载;
  15. 避免在 css 中使用 @import,被 import 的文件之后在解析到时才会加载;
  16. CSS 资源放在 HTML 顶部;
  17. JavaScript 放在 HTML 底部;
  18. 不要在 HTML 中缩放图片;
  19. 减少 DOM 数量和层级;
  20. table、ifram 是慢元素避免使用;
  21. 避免运行耗时的 JavaScript;
  22. CSS 表达式和 CSS 滤镜解析渲染慢,避免使用;

移动端优化策略

  1. 首屏数据提前获取;
  2. 非首屏内容滚屏加载,保证首屏内容最小化;
  3. 模块化资源并行加载;
  4. 首屏页面渲染时必备的 CSS 和 JavaScript 内联到页面中,避免载入完成到展示中间的空白;
  5. 在 meta 中设置 DNS 预解析, linkrel=”dnsprefetch”href=”//cdn.domain.com”;
  6. 资源预先加载;
  7. 页面内容在 1KB 以内,充分利用 TCP 的 MTU(1500B)。
  8. 合理使用缓存;
  9. 静态资源使用离线文件包;
  10. 尝试 AMP HTML;
  11. 图片压缩,合理使用 base64 内嵌图片(可以减少请求数),超过 2KB 的图片不推荐使用 base64 嵌入;
  12. 使用高压缩比格式的图片,webp等;
  13. 图片懒加载,imgdatasrc=”//cdn.domain.com/path/photo.jpg”alt=”懒加载图片”;
  14. 使用 Media Query 或 srcset 根据不同屏幕加载不同大小的图片;
  15. 使用 iconfont 代替图片图标,iconfont 体积较小,矢量结构不会失真;
  16. 单张图片不建议超过 30KB,最好 10KB 以内;
  17. 尽量使用速度最快的 id 选择器;
  18. 合理缓存 DOM 对象,不要每次都从 DOM 树中查找;
  19. 尽量使用事件代理,避免直接事件绑定;
  20. 使用 touchstart 代替 click;
  21. 避免 touchmove、scroll 连续事件处理,间隔 16ms 进行一次事件处理;
  22. 避免使用 eval、with,使用 ECMAScript 6 的字符串模版;
  23. 尽量使用 ECMAScript 6+ 的特性;
  24. 使用 Viewport 固定屏幕渲染;
  25. 避免重排重绘制;
  26. 使用 CSS3 动画,并开启 GPU 加速;
  27. 合理使用 Canvas、requestAnimationFrame 等搞笑的动画实现,避免使用 setTimeout、setInterval等方式处理连续动画;
  28. 使用 SVG 代替图片实现动画,SVG 格式内容更小,SVG DOM 结构方便调整;
  29. float 元素布局耗费性能,推荐使用固定布局或者 flex-box 弹性布局;
  30. 过多的 font-size 声明会增加字体大小计算,没有必要;
  31. 尝试使用 SPDY 和 HTTP2;
  32. 使用后端数据渲染;
  33. 使用 Native View 代替 DOM;

前端日志、性能分析上报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上报策略。

搜索引擎优化

SEO 相关文章

第6章 前端跨栈技术

主要关注前后端同构技术,一套代码既可以实现前端加载渲染,也可以用后台直出渲染。

关注跨终端、资源离线和更新技术。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1-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转载请添加原文连接,合作请加微信lijiaocn或者发送邮件: [email protected],备注网站合作

友情链接:  系统软件  程序语言  运营经验  水库文集  网络课程  微信网文  发现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