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财经

隐私交易

发布日期:2018-03-24 14:23:47 +0000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财经

财经评论-No.10


隐私交易


作者:董指导

数据支持:远川研究




2016年11月9日,美国没能迎来第一任女总统,推特治国的特朗普荣登总统宝座,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正因如此,那些推动特朗普上台的幕后力量和隐秘故事,便成了媒体探究的焦点。这不,比纸牌屋更离奇的“通俄门”还未定音,一家通过Facebook来做数据分析的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剑桥分析)又浮出了水面。



2014年,剑桥大学的两个老师设计了一个性格测试App,来收集Facebook平台上的用户信息,然后他们将这些用户数据违规泄露给了Cambridge Analytica,后者对这些用户进行分类,然后分析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倾向等,总结出一套算法和模型,给各个用户定向投放迎合他们偏好的相关信息,以影响用户判断,最终左右大选投票结果。


Cambridge Analytica思路好技术牛,但在背后搞这些小动作,用户并不知情。所以,对于用户隐私保护不当的Facebook自然也难逃调查,而扎克伯克吃着火锅还唱着歌呢,突然就被要求去国会听证去电视台道歉,变成渣克伯格了。


这次有5000万用户信息泄露,脸书面临潜在高达2万亿美元的罚款,而2017年全球GDP排名第八的意大利也只有1.9万亿美元。面对灭国之灾,小扎也只能先真诚道歉了,毕竟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因为涉及隐私而道歉。


2003年,小扎还在哈佛上学,在学校里他搞了个网站叫做Facemash,主要功能就是将两张女同学的照片并排放在一起,让大家点击选择比较性感的那个。此举毫无疑问惹怒了全校女性,尤其是这些照片都是黑进校务系统窃取出来的证件照。想想自己的身份证照片,就可以理解广大女同学们强烈要求小扎道歉的愤慨之情了。


尽管多个国家都在谴责脸书,但是,这种指责在中国10亿网民中间几乎没有听到,除了上不去这个404网站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抓取个人的隐私数据,用算法和模型分析用户喜好,然后有针对性地投放内容,这种事情我们早就玩的炉火纯青了好吧?


事实上,在这个Facebook还未能获准进入的市场中,交易隐私的生意早就如火如荼了,不但孕育了繁荣暴利的生意链,还催生出了估值百亿的独角兽,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人在隐私领域的国民心态,那就是: 窥探别人隐私时的兴趣盎然、保护自己隐私时的一脸茫然、利用隐私赚钱时的心态淡然、被控侵犯隐私时的不以为然。




1




在中国人兴趣盎然地窥探他人隐私的历史上,陈冠希老师可以说是被吊在里程碑上的第一人了。刚出道时的陈老师英俊无匹清秀绝伦,满脸都是胶原蛋白。2002年《无间道》里的刘建明令人惊艳不已,2004年的作品《香港地》给他赢得了华语音乐最佳嘻哈艺人奖,可谓彼时“香港有嘻哈”的代表人物。


2008年1月,陈冠希大红大紫的艺人生涯被一次而打断,中环电脑维修工史可隽在他电脑里发现了大量私密照片,背着同伴偷偷拷贝下来1300多张,并上传到了网络上,瞬间“艳照门”便成为了华人世界瞩目的焦点,并断送了一批"很傻很天真"的演员的职业生涯。


网民在论坛指责谩骂的同时,却纷纷刷着“求图求种,好人一生平安”,而拥有全套高清无码照片的人,比现在币圈的人还火,俨然站在食物链顶端,香港部分报纸甚至为此销量大增三成。吃瓜群众们第一次沉浸在如此广阔的明星隐私海洋中而不能自拔,而对于维修人员的违法窥私却鲜有讨论。


"香港有嘻哈"的代表人物因为隐私泄露而凉凉,10年后“中国有嘻哈”的冠军PG ONE也重蹈了前辈的桃色老路,不过爆料的人从中环电脑修理工换成京城狗仔队扛把子卓伟老师。靠一台摄像机,卓老师揭露了数百位明星的隐私,每一次爆料都会掀起了一波舆论的高潮。


明星的隐私,是大众娱乐的春药,但群众们无处安放的窥私欲,显然连春药都无法满足,他们不仅想知道远在天边的明星们的隐私,更想知道近在眼前的朋友们的隐私。2014年上线的匿名社交工具“无秘”,最高时拥有1600万用户,里面内容通常劲爆刺激真假难辨,若非在2017年8月底触了不该碰的雷,要不然估计现在也成独角兽了。


对窥探别人的隐私,群众们总是兴趣盎然。但对于保护自己的隐私,群众们基本上是一脸茫然。




2




2018年初,朋友圈被“2017支付宝年账单”刷屏,有炫富的、有哭穷的、有抒情的、也有悲剧的,比如某男子多次开房的信息被支付宝暴露,惨遭离婚。所以说,许多你可能已经遗忘的小姐姐小哥哥,贴心的支付宝都帮你一一记着,说不定哪天就会出来提醒一下你。


而大部分人在秀完朋友圈攒够点赞后,才发现之前的登录页面下方有一行小字的“服务协议”,而且“我同意”是默认勾选的,意味着不知不觉中便把自己的隐私给交了出去。此事被有心者捅了出来,群众们立马骂成一片,最后逼得支付宝出面道歉,称自己“愚蠢至极”。


中国人嘴上看中自己的隐私,现实生活中却是一点儿都不避讳,这其实跟历史传统有关系。在中国历朝历代中,小家的父权,大国的皇权,都对个体拥有无限的干涉权和探知权,隐私自然无从谈起。即使到了新中国,过去一半时间也在“批私斗修”中渡过,直到近些年,个人隐私才逐渐被重视,但仍跟西方社会差距甚远。


大众对保护自己隐私的一脸茫然,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互联网公司交易隐私赚取暴利的行为。比如在今年315前夕,一篇 《大数据“杀”你没商量,住同样酒店,你就得比别人贵 》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揭露了某些酒店预定公司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了解用户喜欢住、必须住等因素后,人为提高价格,利用大数据“杀熟”。


尽管媒体口诛笔伐,但利用个人信息操纵酒店价格这事儿,最终结果无非也就是投诉的客户得到免房费、房型升级等补偿。因为声讨之后,会发现还是没得选。


360和腾讯大战,顺丰和阿里撕逼的时候,实际上都是把用户的信息看成它们自己的私有财产,它们当中又有谁问过用户意见呢?当然,大佬们淡然地讨论谁收保护费的事儿,是不用跟一脸茫然的被保护人讲的。


对于隐私这回事儿,2016年上映的一部电影《绝对控制》总结的挺好,一句话就概括了本质。





3




老百姓的隐私,本质上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但非平民阶层的隐私,处理方法在中国可大有讲究。雍正帝当年处理“百官行述”,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百官行述”并不是歌功颂德的大作,而是记录了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百官们不为人知的秘密,大至枉法徇私施政有误,小至赌博嫖妓行为不检。这本隐私秘录是由当时的吏部小官任伯安所撰写,雍正在拿到“百官行述”后,并没有向贪官污吏们发难,而是当着他们的面,一把火把它烧掉了。



这一把火烧出了百官的感激,烧出了吏治的稳定,也烧出了隐私这个话题中最高级别的潜规则。所以在中国,非平民阶层隐私一直享受着比平民阶层更高的保护级别,这跟国外恰恰相反:希拉里特朗普们的隐私被无数媒体放在显微镜下研究,侵犯用户隐私的Facebook却可能遭遇2万亿美金的罚款。


所以现在焦头烂额的小扎,一定会怀念他在2016年来北京顶着雾霾晨跑的美好日子,并反思自己为何没能把劲推动Facebook入华。因为那些在美国烦恼着他的道歉、罚款、听证,在中国统统不会发生,只要你屁股坐在正确的位置上,这些破事用大张伟老师的两句歌词,就能全部总结了。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便点个赞吧,顺祝周末愉快~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