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8-05 11:26:05 +0000
几天前看到那篇《武汉 37 岁广告人被查出胃癌晚期,他的朋友圈让人泪奔,引人回望自己的人生》,看完之后让人哭笑不得。
这篇鸡汤文,被不少正规媒体在各个渠道转发,很是莫名其妙。几乎隔一段时间,这种病人感悟的鸡汤文,都能够引发不少人的感慨:按时吃饭啦,早睡早起啦,注意身体啦,别工作太拼啦……这很令我反感。为什么反感?病人得癌症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不爱惜身体?还是因为不按时吃饭?亦或是因为工作太拼?引发的感慨,大部分都是无脑之言。
我之所以反感这种鸡汤文,并不是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是从头阅读了一下所谓病人感悟的内容才反感,遗憾的是,我只看到类似「敬畏生命」「大家一定要关注健康」一类的感慨,没看到病人对自己为什么患病的探究, 得了病也是糊里糊涂 。
胃癌的风险因素有很多,「生活环境、饮食习惯、遗传与免疫因素以及慢性胃病」这些都是风险因素。如果要做预防,我们只能尽量减少那些风险因素,抓主要风险因素收益更大。常见的胃癌风险因素有哪些呢?
常见的辅助原因是因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将近六成的胃部肿瘤患者都检查出感染这种细菌,某些种的幽门螺旋杆菌较为其他种来的危险。其他致癌因素包含:食用腌渍蔬菜、霉变、烟熏、油炸食物与抽烟。 另大约有 10% 的病例与家族遗传有关,大概有 1%~3% 的的案例是因为源自双亲的基因性疾病,像是遗传性弥漫性胃癌。
地中海式饮食和戒烟都能降低罹患胃癌的风险。有研究显示,治疗胃幽门杆菌也有可能可以降低未来罹患胃癌的风险。如果胃癌能够早期治疗,多数能够痊愈。(via. 维基百科)
这里面有一些风险是我们可以主动去降低的,比如 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 后的积极治疗 ,比如 戒烟,也减少二手烟对自己的危害 。但不是所谓的工作不要太拼命,也不是要早睡早起才会身体健康(实际上基因决定了很多人更适合晚睡晚起)。
与其在朋友圈转发这类鸡汤文,还不如去花几分钟时间了解一下疾病的成因和风险因素,提高自己的 认知 。认知是个很重要的事情,不但对自己有价值,还会帮助家人和朋友。
以该患者为例,如果他的基本成因是因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那么,他患病后,至少应该要家里人去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问题,也应该提醒经常跟他一起聚餐的朋友去检查。因为 幽门螺旋杆菌具备很强的传染性 。而中国吃饭不是分餐制,一桌子吃饭又没有使用公筷的概念,甚至很多人还特喜欢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
所以,没事少去参加什么饭局或者不必要的应酬,一堆人唾沫星子满天飞实在油腻,还能减少患病几率。再说,营养过剩还要减肥。
当然我不是说这个患者病因就是如此(为避免有人专门来抬杠),只是假设。但这种假设对我们是有参考价值的。
这几年在朋友圈看到的另一种反智的信息是,人们热衷于吃各种东西「防癌」,几乎都是在给自己和家里人制造恐慌,还要花钱。人们在面对癌症这件事情上,往往 分不清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 ,反而在次要风险甚至在非风险因素上花很多精力,这就是愚蠢。而这种愚蠢对我们只有误导,没有益处。
近年来,也经常看到媒体对一些医疗健康有关的科研论文的解读和传播,「最新科学研究表明」、「英国科学家发现」…这些论文结论有不少其实混淆了相关性和因果性,但因为具备话题性,能吸引眼球,所以媒体热衷于传播这些不靠谱的内容。
如果真的在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就多了解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少看鸡汤文。鸡汤文不会帮你养成良好的习惯,更不能改变你的认知。
题图:田中达也作品,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