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7-15 06:42:30 +0000
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出生在 1959 年,接近 60 岁了。时至今日,她一年一度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一个风向标。
她加入 KPCB 之后也出手投了一些好项目,但也并没有真正漂亮的业绩。不只是她,整个 KPCB (凯鹏华盈)最近几年也比较沉寂,在中国也没抓到什么独角兽。
但不管如何,这份报告仍然值得行业人学习。我也看到过有媒体做了一些解读,不过这些解读给我的参考价值都不大,于是我自己做了一份记录,希望对你有参考。
2017 年的报告:
http://tech.qq.com/a/20170601/009038.htm
2018 年的报告:
http://tech.qq.com/a/20180531/003593.htm
如果需要 PDF 版本,可以在本公众号留言「女皇」即可获取下载信息。
第 2 页,鸣谢高瓴资本提供关于中国互联网的内容。高瓴资本的内容提供者应该主要是吴亮(Liang Wu),在此前的几个版本里,吴亮是主要的创作者,后来跳槽到了高瓴资本。在 KPCB 短短两年,到高瓴资本就做到了执行董事。吴亮毕业于耶鲁,跟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是校友。
第 3 页,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已经上网。2017 手机出货量是 0 增长。但我个人认为「新增市场很难再被发现」这个结论无疑有问题。不能看简单的数字就说没有市场,即使手机市场 0 增长,移动互联网的新空间还有很大,毕竟很多欠发达地区用户使用时长在快速增加。
第 9 页,Growth Harder to Find After Hitting 50% Market Penetration。达到 50% 的市场渗透之后,再要增长就很难了。《浪潮之巅》里,吴军表达过类似的说法。现在国内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阶段。
第 12 页,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用户使用互联网实际上是指对互联网的总使用时长。可能你会觉得是废话,但这也的确是重要的话。
第 16 页,Wi-Fi 的使用量激增。但是想一下,Wi-Fi 这个基础设备,有多少年没有技术上的进步了?
注意,PPT 上有数据的地方,都会指出引用来源,那些数据来源一般都是可以检索到的。几乎都是公开数据。也就是说,如果你也有足够的视野,实际上也可以做出来一份类似的报告来。国内一些投资机构做的报告,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够。数据不扎实,靠段子凑,所以内容不会流传。
第 19 页,中国的移动支付用户增长情况,在经历几年高增长之后,从 2016 年还是遇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增长阻力。为什么从 2016 年开始有阻力?我也没想明白。
第 20 页,加密货币交易所在快速增长,Coinbase 公司的用户一年多的时间里大涨。尽管这一年多区块链领域热火朝天,但这个趋势没有纳入 Mary 待观察的雷达。
第 21 页,美国 O2O 应用 Nextdoor 用户增长情况。这其实是个不太性感的产品,为什么会提及?因为,玛丽·米克尔在每年的互联网报告中,都会大量加入 KPCB 投资的公司以及产品的介绍与分析。你以为只是一份报告?其实也是一次大型产品路演。
第 22 页,消息型应用的扩张能力。Twitter 走势看低,微信平稳,主要是国内市场饱和,国际市场拓展乏力。而 Facebook 的三款应用仍然有上升空间。尤其是 Instagram 的增速,很让人意外。Facebook 三款应用增长势头不减,如果分析一下三款产品,发现货币化能力并没有完全体现,是不是意味着 Facebook 股票仍有增长空间?(这条不是炒股建议)
第 23 页,移动视频使用量增加,未来几年也会如此。5G 商用之后,这个领域还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问题是,中国还是美国能更多拿到 5G 的红利?
第 25 页,这个图在去年的报告里已经出现。在机器学习这个领域,谷歌是世界上领先的公司。
第 26 页,虽然 Google 在 AI 上投入了重金,但产品并不叫座(也可以说没什么产品),反倒是亚马逊的智能音箱在市场表现突出,产品愈加成熟,安装量激增。国内不少公司也在做这方面的投入,但目前成熟产品的出现仍然需要一点时间。
接下来的视频和电商部分乏善可陈。美国这两个领域发展都不如中国。对隐私部分的介绍也可以暂时跳过。等一年后再回顾相关影响。
第 40 页,美国技术公司里,亚马逊的研发以及投资支出高居第一位。亚马逊这几年在技术和产品上的势头还是很凶狠。
第 52 页,Shopify 的活跃商家和交易额在呈现指数级上升的趋势。Shopify 市值接近 150 亿美元,中国市场对标的公司是有赞,已经在香港上市。
第 56 页,上一次报告中就介绍过的 Intercom 是一家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工具,现在已经是独角兽创业公司。当然也是 KPCB 投资的。
这一部分还介绍了一些创新型企业,有的在中国也是有对标的公司。有的则是只有在美国才有。两国互联网差异还是有的。
第 62 页,美国人买东西从哪里搜?接近一半从亚马逊进行搜索,然后是 36% 的人通过搜索引擎,剩下 15% 是其他来源。
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个数据是针对 2000 个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我认为最多可以作为参考而已。虽然不是很靠谱,但是也可以得到结论是, eBay 也已算不上主要玩家了,这几年在快速衰落,京东的市值都远高于 eBay。
但也不要轻视 eBay ,拆分出去的子公司 PayPal 市值超过千亿了。美国科技公司这几年市值过千亿可不少,再比如 Adobe,市值 1200 亿,最近几年的战略转型非常成功。
对于电商来说,社交电商流量在快速增加。虽然在中国市场,这已经是既定事实。但美国市场似乎重视程度还不够。
第 68 页,Google 从广告平台变成了电商平台,而亚马逊从电商平台变成了广告平台。Google、亚马逊、Facebook 的电商广告收入都在增加。Facebook 电商广告点击率在上升。用户购买意愿背后的驱动力,数十年来也在发生变化。这部分的一个关键词是「数据」。
第 79 页,这个趋势比较有意思,从 1890 年到 2010 年的商业驱动力变迁。统计层面的受众对象(分类广告),品牌广告(商场,如梅西百货),工具(电商,Amazon, eBay),数据(个性化,如 Facebook)。
第 81 页,购买形式在逐渐转化为订阅。如 Netflix、Amazon、Spotify、Dropbox 等。 在中国,音乐类网站和视频网站也在转向这个趋势。
社交电商的模式,美国人也在注意,以拼多多为典型代表。当然,这份报告能注意到拼多多,跟高瓴资本应该有直接关系。
第 91 页,阿里和亚马逊已经越来越像了。两家的业务模式非常重叠。现在阿里的 AI 方面的投入可能不如亚马逊。
阿里在其他国家市场投资和并购非常激进。这是亚马逊目前还没来及的反应的地方。另外,阿里的「新零售」的理念无疑也让美国人比较关注。
未完待续,等不及的访问知识星球即可。
题图:Green composition, Wassily Kandinsky
如果需要该报告的 PDF 版本,可以在本公众号留言「女皇」即可获取下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