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被「小道消息」这个名字误导.在这里,我只想努力为读者呈现一幅中国互联网的清明上河图.

少年人和棒子

发布日期:2017-09-07 12:45:30 +0000


按:最近又开始讨论 00 后 CEO 的话题了,不由得当初写 90 后 CEO 的这篇文章。翻出来,发现只需要把 90 后替换为 00 后,依然适用。




这几天(指本文写作时间) 某 90 后霸道 CEO 火爆互联网。因为在央视节目上放言「明年发一个亿利润让员工开心一下」引发了很多关注,有的满怀羡慕说「生当如此」,有的想说「彼可取而代之」,更多的则是质疑「就他妈的吹牛逼」,经过媒体的报道和放大,别管怎么样,产品下载量已经激增。


李敖曾经写过《老年人与棒子》,担心老年人不但不肯交棒,反倒在青年头上狠狠痛击。在互联网这个环境里,倒是与之相反,这群生猛的 90 后创业者手里也拎着各种棒子,战斗力颇强,各种棒子直打得人头晕眼花找不到北。


90 后创业者的第一根棒子,是身份的棒子。他们自称更懂 90 后的想法,各种公开场合里把自己当作 90 后代言人。你们这些 70 后、80 后已经「老了」,根本不懂 90 后想什么。其逻辑是:90 后是未来。我懂未来,于是我行。一些投资人也热衷于肯定 90 后,「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开放,对市场痛点和机会的捕捉能力更加敏锐」,言下之意,我自己虽然不懂 90 后,但我找到懂的就行了。


90 后创业者的第二根棒子,是成功学和厚黑学的棒子,双截棍,哼哼哈嘿,少年无敌。看任何一个 90 后的投资人出来讲几句,言必自称「老板」,员工则是「手下」,动辄「颠覆」,跑 MBA 课堂上给一群傻逼中年人分享经验,跟他谈笑风生的都是业界 50 后、60 后的大佬。他们自称最懂 90 后,私下里又去跟老年人学习人生经验,学到的则是一些足够拧巴的糟粕。对员工和用户施以成功学法术,口吐莲花,吹牛不用打草稿。受到质疑和挑战的时候则大玩厚黑:我只是个小孩子,你们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大叔大婶们为什么就这么不宽容呢? 谁不会犯错,我还小,能否再给我一次机会?


90 后创业者的第三根棒子,是从老年人手里接过的金钱大棒。要么自己有个有钱的老子,要么认识个有钱的爷爷,手里拿着大把的现金,砸晕你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 70、80 后,我是 90 后我怕谁? 你们这些「中年人」已经被生活折腾得只有苟且,而我们年轻人则无所畏惧,大不了从头再来。老头子们盼望来个夕阳红,乐于给这些 90 后站台背书,因为他们砸出去的钱是要逐利的,最后做不成的话,也起码要忽悠下一个人进来做接盘侠才行。于是,他们支持的年轻人没有一个不行的,各个都是顶尖的人才。


比 90 后创业者更小的人不会质疑这些年少成名者,对他们更多是仰望和盲从。一些没节操的主流媒体对这些「少年英雄」的包装和夸张式的报道实际上是在对外传递着非常糟糕的价值观,「成王败寇」,这才是真正让人讨厌的地方。


谁不知道 90 后群体里也有低调做事不张扬更靠谱的? 或许,这些才是主流。只是非主流们更引人注意罢了。一个 90 后的信誉破产应该不会影响整个社会对 90 后的看法,但如果主流媒体也不能客观的报道的话就未必如此了。


90 后创业者们面对比他们大一点的人的质疑,只需要轻蔑的回一个「你们就是嫉妒」 就足以瓦解一切,让你们这些质疑者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说错了,是不是心态真的老了。甚至还有人说,对年轻人要宽容,不要太刻薄,你没看到他们已经足够努力啦? 任何一个群体里都有和稀泥的,大体不差。


王朔曾经自嘲到「不过唯一让我欣慰的是:你们也不会年轻很久。」是的,相信你们也不会年轻很久,因为很快,「00 后」就要登场了,用一句中国球迷最熟悉的句式来说: 留给中国 90 后创业者表演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题图:Mark Rothko 作品

注:此为旧文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