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被「小道消息」这个名字误导.在这里,我只想努力为读者呈现一幅中国互联网的清明上河图.

欧洲见闻·柏林

发布日期:2017-07-12 04:34:50 +0000

感谢极客邦科技和 XNode 周密而细致的安排,顺利抵达柏林。


从巴黎飞到柏林时间很短,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在机场,几乎是不需要核实个人身份的,简单看下护照看下机票就过去了。这也难怪有些电影里,在机场把别人的机票偷到手,就直接上飞机了,感觉很容易被利用,也可能是我少见多怪。第一次到一个地方,基本上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什么都觉得好奇,什么都觉得不一样。所有的感官被打开,这可能就是旅游的好处。


柏林比我想象中的好,还好玩儿。前任市长克劳斯 • 沃维莱特曾提出了一个城市宣传语,「Berlin ist arm, aber sexy」(柏林贫穷然而性感),这次,很多人也这样介绍这个柏林。在柏林短暂的停留,我倒是觉得,更准确的说,这是个性感而朋克的城市。


一进入市区,可以看到大量涂鸦。这些作品太酷了,充满了朋克气息,我喜欢得不行。




这个涂鸦画在一辆货车的后车厢上。





看到上面这个图是不是觉得有些破败,整个城市有不少地方确实是这样。在国内的话,这些地方可能涂满了正能量的口号。其实,都算涂鸦艺术的范畴,你说是吧?



这个地方偶尔路过,回来一查,还是挺有名的地方,叫 Haus Schwarzenberg,中文翻做「黑山庭院」。两面墙都是涂鸦。里面应该有更多,遗憾了。





最著名的涂鸦当然在柏林墙遗址的「东边画廊」。遗憾的是,我们在「东边画廊」这里只是短暂的停留。匆忙拍了几张照片。





上图是著名的「我的上帝,助我在这致命之爱中存活」(这个还有点嘲讽的意思),又叫「兄弟之吻」。


游客里,两个小伙子毫不客气,来了次模仿秀。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城市,不知道他们身上有哪些故事。现在看到的「我的上帝,助我在这致命之爱中存活」是 2009 年修复的作品。最初的版本已经被破坏。



如果不回来查详细资料,我还以为这是东西德领导人见面的举动。但这个图的素材来自勃列日涅夫亲吻最后一位东德领导人埃里希 · 昂纳克。


勃列日涅夫号称「亲吻狂魔」,据说让他同时代的领导人对他的见面亲吻礼闻风丧胆。



本文所用的题图,很明显,这些涂鸦都是在画德国,不要联想到其他地方。






下面应该加一个 WeChat 字样…






作为一个载入世界历史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东西方铁幕象征的柏林墙原来并不高,也没想象中那么厚重,要不当年也不可能几乎一夜之间建好。墙的倒塌倒是经过了很多年。这个过程里有很多故事,东德人民发明了各种办法偷渡到墙的那一边。


柏林街头涂鸦艺术里,没看到过这副画:



图片来自网络。我在一家书店里买了一本 Street Art in Berlin ,封面就是这张图。XNode 的周炜兄也特别喜欢这本书,他去买的时候书店关门了,而我竟然也没有割爱。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书店里,看到不少 Taschen 出版社的书,艺术类的比较多,做的非常漂亮,品质很高,但是价格完全可以接受。



Taschen 出版的书籍别具一格,国内也有很多书迷注意到他们。


柏林墙的一头有个小商店,在里面得买东西才可以拍照,我拍的照片里有这么一张:



这个小汽车的品牌「卫星」,Trabant,也叫「拖拉帮」,东德生产的,很有故事。关于这个小汽车的笑话有很多。有个笑话说「如果你拥有了这辆车,你就拥有了一身修车的本领」,用以嘲讽这个车质量实在不好。现在街上还有这个车,供好奇的游客体验,不巧的是,我没拍到。


和柏林墙有关的,还有两张图:



地上可以看到当年柏林墙经过的地方,现在都特地标注了出来。柏林墙全长 167.8 公里,可并不是短短的一段。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西柏林像一个孤岛,被东德包围。修建柏林墙的目的是防止东德人通过西柏林逃向西方世界。



这个应该是一段完整的柏林墙(德文看不明白,猜的),位于在国会大厦的一角。


柏林可以看到很多古典建筑,比如,历史并不是特别久远的柏林大教堂:





行程很匆忙,一行人在博物馆岛的周围走马观花,没时间进去看展品,比较遗憾。



我特别喜欢柏林的建筑,但不是上图里这些古典建筑,而是二战后的各种建筑,尤其是包豪斯主义风格的作品,不搞建筑的人来到这里也会喜欢。



路过的一处居民公寓,看起来像我们所说的廉租房。



上图是一家艺术馆的外墙。






有些建筑也用涂鸦或是波普艺术做点缀。在商业区看到的涂鸦不多,并不是随处都有。估计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唯一看到一处例外是俾斯麦像,被泼了红漆。不知道俾斯麦在德国人心里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这个看起来冷冰冰的是犹太博物馆,注意这只是一角而已,这个博物馆是建筑师 Daniel Libeskind 的永恒杰作。


柏林犹太博物馆的新建筑是相当不同于其他博物馆的,因为它并不反应任何功能需求,空间设计的诉求不是为了展出文献、绘画或是播放纪录等,而是将空间本身视做德国犹太人的历史故事来铨释。因此整个博物馆建筑可说是一个介于建筑学和雕塑间的艺术作品。


此博物馆的基地图,从上方看是线型的闪电状,呈之字形(图片)。外观则由镀锌金属片覆盖,窗口都是斜线状,不规则的横割建物本体,这些窗口线是依据柏林地图上的一些犹太历史地点而被连起的,它们也被视为连结德国犹太人不同时期的破碎象征



我们还经过了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很震撼。


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亦称为浩劫纪念碑。它位于柏林,由彼得 · 艾森曼及布罗 · 哈普达设计,纪念浩劫中受害的犹太人。它占地 19,000 平方米,安放了 2711 块混凝土板,在一个斜坡上以网格图形排列。混凝土板长 2.38 米,宽 0.95 米,高度从 0.2 米到 4.8 米不等。(摘自维基百科)


在这里想起了索尔仁尼琴的这段话: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在德国遇到两次爱因斯坦。一次在地铁里,一次在咖啡馆。咖啡不错,不到 3 欧元一杯,柏林消费确实不算高。



咖啡馆外面的景色,雨后。池建强老师刚刚逡巡过这里 :)


咖啡馆的名字就叫阿尔伯特。这个地方位于柏林的前斯大林大街,现在叫马克思大街。街两旁的建筑是苏式的,有点类似长安街那种建筑风格,长安街两旁的建筑是苏制的。






墙上是二战时留下的弹孔。之前的文章提过,现在这个地方是一家创业加速器。



这是非常普通的房子。但外墙的颜色让我觉得有一种美感,不是吗?




这座城市漂亮的建筑非常非常非常多,我不过是路过随手拍了一些而已,而柏林有数不胜数的建筑大师的杰作我并没看到。


对比之下,中国快速发展的这几十年,弄了一大堆钢筋混凝土的垃圾建筑出来,各种建筑非常丑陋,审美格调低下,令人扼腕。


上面有些图片模糊变形,因为当时外面下着大雨,我是在车里拍的。。我们在柏林遇到了 50 年一遇的大暴雨,考验了一下传说中德国著名的下水道系统。其实,大雨来的时候路上也积水,车也熄火儿。



晚上回到酒店都是躺着水回去的。站在阳台往下望去一片汪洋,很多人在水里打闹,欢声笑语。



这个城市确实挺性感的,不对,不只是性感,还很朋克。




众筹再去一次柏林?iOS 用户专用赞赏通道:


更多阅读:


欧洲见闻·商务篇

欧洲见闻·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