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7-10 04:02:40 +0000
应 XNode 和极客邦的邀请去欧洲进行了一次商务活动,中国技术开放日欧洲站,前前后后十余天,走了巴黎、柏林以及阿姆斯特丹三个城市,每天行程挺满,收获也不少。在这里记录一些心得和感受,与诸君分享。
出发前,我看了一下行程计划,商务相关的活动可分三类:
参观大公司。主要是看大公司内部的创新情况。也是此行活动中比例最重的一部分。
科技论坛和机构。和当地的创业者以及当地华人做技术和商业的交流。
参观创业加速器和创业团队,看看欧洲互联网创业者都在做什么。
因为之前就参加过极客邦科技和 XNode 创极无限联合组织的活动,所以提前有心理准备,知道和一般的商务观光团不太一样,并不是逛景点购物就行了。但这一行人多数是做互联网的,欧洲有什么互联网企业呢?张口能说上来的还真没几个,我们总把目光放在硅谷,但欧洲总还是有值得关注的事情,一路上感受吧。
参观大公司
这一次参观的大公司的确够大。比如,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是法国最大的银行,我们这次拜访的是法巴的创新子公司 L'Atelier BNP Paribas。在一个古色古香的会议室里,L'Atelier 的 CEO 给来访的中国人一行讲解了他们在创新上的探索和心得,在大企业内部如何推动创新。会议结束后参观了楼下的全新设计的银行服务大厅,完全没有传统银行的那种冷冰冰的感觉,体验很好,因为还在营业中,涉及到顾客隐私什么的,不能随便拍照。什么时候国内的银行网点也能这样就好了。
顺便说一下,这次欧洲行的邀请函也是 L'Atelier 发出的,很感谢,尤其是同行的 Judy 女士,费了不少心思。
参观了安盛保险(AXA)。欧洲传统的保险巨头。财富 500 强企业,全球员工规模超过 16 万人,目前安盛在中国积极拓展业务,与中国的一些创新企业(共享单车)也有业务上的创新型合作。我们去的是安盛总部,门口非常不起眼,然而进去后,发现这一片办公楼连着的,别有洞天。保险巨头的创新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新模式,在国内火热的区块链,也都有研究,聊起来也不陌生。
去了两家时尚业的知名公司参观,一家是欧莱雅,一家是路易威登,这次才知道,人家全称叫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VMH)。我这样一个来自东方的土鳖创业男,怎么就混进了西方的时尚公司参观了呢?
在欧莱雅,我们和内部科技孵化中心的人做了交流,看了他们做的几个有趣的项目(有一个是智能梳子)。LVMH 的数字创新部门(具体名称或有误)向我们介绍,集团全球有 13 万员工,旗下大大小小的品牌有 70 多个,每个品牌又有自己的市场和品牌推广团队,集团做统筹和支持,还举办了时尚业的科技创新大会,阿里巴巴的张勇还是评委。我于是冒昧提了一个问题,怎么来追踪(淘宝上的)假货的呢?可惜不是这个部门负责,略遗憾。
对这两家公司的参观,化解了我之前的一些好奇心。
我的公众号转发过一篇关于 欧洲 IT 产业 的文章,被不少读者指出,为什么不提 SAP ? 没错,SAP 可是 IT 产业里的一大巨头。这次我们也参观了 SAP 全球研发中心。这家已经有着 45 年历史的公司,在内部也有一系列创新项目和机制,用以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型研究。交流过程中,我记得最有趣的一点是,有人提到他参与过的项目里,就有父子俩都在项目里参与开发。
我们还去了保时捷数字实验室 MHP,保时捷旗下专注创新的子公司。办公楼在一条河边,景观优美,可惜这天下大雨。这个实验室不但与保时捷内部的工程师合作,也与外部企业进行对接,办公场地也对外。
在荷兰的科技中心埃因霍温(Eindhoven),参观了飞利浦和 ASML。飞利浦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参观了解的主要是医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对于 ASML,听到过的人应该不多。这家公司是从飞利浦分出去的,后来发展壮大。做的是核心科技产业,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 - 光刻机。最新的设备一亿多美元/台(没写错)。客户都是英特尔、三星这类芯片厂商,中国客户也不少。公司 13000 多人,15000 多项专利。一行人参观了一下产品展示大厅,了解这么贵的机器是怎么回事。
参观的几家大公司,几乎都在和创新部门打交道,时间关系也不可能跟更多部门接触。虽然只是浅层次沟通,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几乎每个大公司都迫切需要创新,但是也都深知,在这样动辄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公司里,创新不是喊喊口号,发几个邮件就可以搞定的,需要开辟出一块「飞地」来培育创新的土壤。几家公司几乎都采取了设置「创新机构」来推动这件事。
这些创新机构不只停留在公司内部,而是放眼于全球,积极寻找外部合作机会,态度非常开放。像 L'Atelier BNP Paribas Asia 就把办公室设置在了 XNode 静安空间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 怎么也要找个写字楼吧?
这些创新机构致力于在公司内部推行创新机制,推动跨部门之间的合作。每次交流,几乎都会看到在谈方法论,这是个有趣的现象,在国内倒是很少看到有部门不停的讲方法论,记下来,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参考。
科技论坛和机构
在巴黎、柏林和阿姆斯特丹各举办了一场交流论坛。除了第二场在德国因为大雨原因,来的人并不太多,其他两场都来了不少人。尤其是在荷兰那一场,来的人超出预期,非常热闹。
本来我以为是技术论坛,但很明显,这样的场合不可能交流技术,更多是交流欧洲和中国之间的业态情况,以及商业信息。欧洲人对中国市场感兴趣,不少人来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也在出海,积极寻找在欧洲业务上的突破。
参会的不少欧洲人都主动要求加个微信好友,也可能是「幸存者偏差」吧,对中国市场感兴趣的人才来参加活动,也因此微信用户偏高。几乎每个人谈及中国创新的时候,也都会提起微信、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一路上,微信支付看到的不多,支付宝倒是看到过几次。活动中遇到有朋友刚好在这边帮这些公司开拓市场,了解到支付宝在欧洲起码还有一些人,而微信似乎一个人还都没有。这些人想推动合作,也觉得吃力。
三场论坛下来,最累的是 XNode 创始人周炜。他要快速介绍中国这一行人,毕竟,不是每个人英语都那么好(比如我),再说,每个人单独自我介绍也很可能控制不好节奏太占用时间。周炜不但要介绍,还要做翻译。他娴熟的英文以及现场翻译能力把我再次震惊了一回。
XNode 专注做大企业创新与创业企业对接外部孵化,有这方面合作意向可以和他们联系。
我们在法国还拜访了凯辉基金,这是一家关注中法两国企业的投资基金,背景非常特别。好奇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
这两年,中国在欧洲影响力似乎在加强,在柏林,好几个人张口就是「一带一路」,你感受一下。我们拜访的机构里包括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工作人员(中国人),详细向我们介绍了这个部门的职能,有点类似招商引资,但还不止如此。中国企业这几年在德国的投资增加了许多,连续三年成为在德国项目投资数量最多的国家,不过投资额度还不算大。
在德国投资,还可以享受到优惠政策,不少企业似乎还不够了解。至少,这家官方机构的工作人员认为,中国企业需要多熟悉一下情况。
参观孵化器和创业公司
这一路也参观了不少创业加速器和孵化器。在柏林看了 BCG Digital Ventures。办公室外面的墙上还可以看到二战时候的弹孔,据说当时在这里发生了激战。战争远去,现在是一群年轻人再次创业。
在荷兰参观了创业孵化器 HighTechXL,位于埃因霍温, HighTechXL 主要孵化硬件创业团队,联合园区里的各家大企业成立了创业联盟,促进生态繁荣。
参观了 B. Amsterdam,联合办公空间和创新商业生态圈。规模非常大,12000 多平方米,设施齐全,在这里创业还是很幸福的,餐厅也非常的酷,对比之下,国内这些科技园的餐厅只能叫食堂。
荷兰的这场交流论坛就在 B. Amsterdam 举办。荷兰王子 Constantijn van Oranje 亲自站台。王子是现任国王的三弟,以 StartupDelta 特使身份出席活动,号召中国企业来荷兰投资和合作交流。荷兰这个国家的心态的开放可见一斑。
一般交流论坛结束后这个城市的行程宣告结束,可是,第二天还有两个活动(累啊)。先是参观了 Rockstart,这是个创业加速器,也是联合办公空间,办公室在一个很有历史的房子里(据说 400 年历史)。这天刚好是周二,例行针对创业团队的早餐会,我们带着好奇心观摩了他们的理性会议,了解了一下这些创业团队都来自哪里。这里面的创业团队很国际化,还有来自伊朗的团队。
我喜欢 Rockstart 的创始人,有摇滚范儿。Rockstart 这个名字的由来就和摇滚有关,Startups are the rockbands in business,一张幻灯片上如是写到。
在德国还看了一家做辅助驾驶设备的 AI 公司,German Autolabs,产品已经快出来了,创始团队都是这个行业的老手。在荷兰也看了一些大学里的孵化器,做自动驾驶的,赞助商就是荷兰的一些大企业,比如 ASML。
法国接触的创业团队不多,不知道是法国人不怎么创业还是我们看到的少。只有在中法技术论坛上,看到一些创业团队做介绍,当天的活动场地也是个共创空间。
以我走马观花的观察和了解,欧洲的创业环境,人才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便宜的。有人问了一下德国的工程师以及大学毕业生硕士博士的薪酬,还没有国内高… 尤其是在柏林,在柏林工作的人都抱怨工资低。欧洲的大学多,法国、德国、荷兰这几个国家,毕业生都不贵。办公空间也便宜,成本似乎并不高。
我鼓励一些朋友回中国寻找机会,他们说,你之前说中国创业如何如何难,把我们吓住了…好吧,以后我也要说说国内有优势的一些地方。
以我之见,在欧洲创业,做特定市场和行业的,也可以考虑一下把中国的一些模式创新借鉴一下,和互联网有关的东西,欧洲真没那么发达,而中国,倒是因为后发优势,催生出了更多创新,同时熟悉两边市场,又没有语言和文化障碍的,这是绝佳的机会。
只是,欧洲确实市场小,面向创新环境的风险投资也不多。但这个,是不是对有些人而言,反而是创业的机会呢?对投资者也是如此,现在有不少中国的投资机构到处找投资项目,不妨去欧洲看一下。如果投到了好项目,别忘了回来谢我 :)
题图:卢浮宫里拍的。非洲、亚洲、大洋洲和美洲艺术馆内的展品,位于德农馆 0 层。
广而告之:
前几天在公众号写了招人过程中的一些随感,其实很多技术创业者都有跟我类似的感受,技术人创业遇到的烦恼都是相似的。比如招人,这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且要持续进行的事情,但很多人都在这件事上吃过亏。有时候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可能比自己慢慢摸索有效率得多。推荐极客邦科技组织的这个服务:
目前 EGO 已经在全国 6 个城市建立分会,会员总数超过 340 人。每一位 EGO 会员都是领域内的杰出人士,他们拥有至少 8 年技术工作经验、两年以上的管理经验、带领过 50 人以上技术团队。针对技术领导者普遍面临的问题,EGO 提供了专家论坛、走进名企、闭门会议等多种讨论形式,帮助你快速解决难题。
后续视情况而定,要不要就这个行程再写几篇。一路上拍了很多照片,公众号发太麻烦了,发到我的小密圈里去了。算是福利吧:
iOS 用户赞赏通道(这篇写的的确太辛苦了,带病作战容易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