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被「小道消息」这个名字误导.在这里,我只想努力为读者呈现一幅中国互联网的清明上河图.

从「小道消息」后台留言评论看常见的思维误区

发布日期:2016-02-17 12:21:34 +0000

我的「小道消息」公众平台后台有很多评论或留言,这些留言经常能看到存在一些常见的思维误区。

误区一:以自己为中心

确实,绝大多数人判断事情都是以自身的背景或是周围环境为依据,但有些时候,以你为中心根本不可靠,原因倒也好说明:你的信息量不够。

举个例子,某个产品已经占据很大市场了,还是有很多业界评论家在那里写,这销量造假了吧?我都没看到有人用。注意这个句型,太常见了。

你看,他没看到。他就下了判断。问题是,你能观察到你周围多大的范围?你观察了多少真实的场景?

你每天写字楼家里两点一线,你能观察到这个环境之外吗?你生活在中心城市,你知道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吗?

这个行业里很多聪明人也存在类似思维误区,投资人群体尤其严重。

误区二:简单归因

我以前说,要警惕智力偷懒的判断。但偷懒是人的天性啊,人们的分析事情的时候,也太容易简单化了。

比如我说某电商平台怎么怎么样,留言里就会有人说类似的话:要不是卖假货哪有今天?

我说某某公司产品做的好,留言里就会有人说:靠抄袭某某产品起家的。

在我们老家那儿,谁谁要是赚了点钱或是做出点什么成就,一定会有人评价:这人「会来事儿」。他们很少会想到别人付出的真正的努力。

误区三:万能结论

什么是万能结论呢?比如「存在即合理」就是一个。

我写个奇怪的现象,列了一些数据,试图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一定有人留言说:存在即合理。

他不知道这句话是被错误理解的,但不妨碍被当做万能句型来评论一些现象。

类似的还有「屁股决定脑袋」「天下乌鸦一般黑」「因为这是在天朝」,我认为这些万能结论限制了人的思考能动性。

误区四:动机论

讨论某件事情,一定会有人说:你又在黑某某公司。你要是有一次不写他们认为的「黑」文,他又会认为你被收买了。

在著名的《罗伯特议事规则》中写到议事原则之一是「不质疑动机」,理由是:辩论的对象必须是提议本身,而不是提议人,即「对事不对人」。

当你揣摩动机的时候,你已经从要讨论的话题本身转移到了写作者身上。

还有那些动不动就把「人品」挂在嘴边的。比如,很多人通过文字都能看出我人品不好。我的读者里常有这样的道德评判人,服气。

误区五:超级智慧

写文章提到某个产品,一定有人说:又拿钱写软文。要不就是:广告狗。

你看,多聪明,都能识别软文了。如果你真要写一篇广告,又会帮你算能挣多少钱。

还有人能从我每天发的几条微博几条朋友圈推断出来我「整天」都在网络上。

王小波在一篇杂文里写过一个傻大姐,这个傻大姐的长处是会缝扣子,这是她唯一的技能,还不忘向人炫耀。「只要会了任何一点东西,都会当作超级智慧,相比之下那东西是什么倒无所谓」,时至今日,这样的人依然很多。

误区六:喜欢打脸

几年前你说了一句错话,在今后某个时间也会翻出来,然后欣欣然说:看,又被打脸了。

问题是,说这句话的人,自身的认识和见识会提高的啊。实不相瞒,这个认知误区我自己也照样有。

错了,就修正错误。看到别人错了快速改正,也别盯着别人整天打脸,打别人的脸对你有什么用?并不证明你更高明。

如果从打脸过程中你能体会到愉悦感,倒是也让我能体会到自身的一点价值。

误区七:抬杠思维

你说个局部案例,会有人评论说:不够全面。你写个大范围的事儿,又会跟你说:以偏概全。你写局部还兼顾整体,读者说没有独立观点;你写了独立观点,他又说你偏激…

就像这篇文字,估计有人看了忍不住说:你写这些玩意儿就代表你高明吗?垃圾,果取关!

总之,这样的读者看你的文章,就是要跟你抬杠。还好我现在对这样的评论快能忍住了。

我相信很多公众号作者都会经常看到类似的留言或是评论。说实话,有的时候看到一些车轱辘话还是挺恼火的,可见,修为还不够,Inner peace…

也希望每个写作者都有好心情,希望是。


题图:© Gianni Dagli Orti/Musee d'Orsay Paris/The Art Archive/Gaopinimages

订阅「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