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被「小道消息」这个名字误导.在这里,我只想努力为读者呈现一幅中国互联网的清明上河图.

关于「阅读」和「信息获取」的错误认知

发布日期:2016-02-04 13:26:29 +0000


自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不止一次看到有人说这样的话:

「微信里找到好文章难度太大,信息太多」
「朋友圈内容太多了,时间有限,看不过来」
「我只看纸质书,网上文章都是垃圾,看一千篇二手网文不如看一本书」

你是不是也看到过类似的言论?持有这类想法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好几次我忍不住要反驳,今天就说说关于「阅读」和「信息获取」这个话题吧。

我一向坚持的观点是,所谓的「信息过载」「信息过剩」都是伪概念,如同过去流行过的「信息爆炸」一样,都是不能接受新变化的人给自己的安慰剂,他们不但这样在心里安慰自己,还试图想去说服别人。

人们不知道自己接受信息的能力有多强,而总用过去的眼光去评估自己,从而他们得到的结论就是:信息太多了,有点接受不了。很多年轻人这样说,一些年长者甚至也这样说。

但是,自从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网络接入者,获取到的信息量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剧增。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信息革命,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的获益,是这一代人的红利,然而却有人不断的拒绝。

有人会接受不了这么多信息,他们认为是「噪音」,他们会怀念过去信息量少得可怜的年代。最好一年就读个三五本书,看一两份报纸就行了。最好是不读书。读书也累。

还有些人觉得,看书要看「经典」,一本书翻来覆去的读,可以读出世间百态,可以读出大千世界来,这种论调的极端就是那些国学粉,认为那几本古书包罗万象,食古不化,抱残守缺。他们一向的说法是:人的一生太有限,所以要反复读经典作品,当然,如果真的能读下去的话。

类似的另一种人是看书只看英文版,说翻译版不是原汁原味。说实话,过去我也觉得这样有道理,但很快发现,如果不是文学作品,对于我们这个行业,一本专业技术类的图书翻译的好与坏没那么重要,对付能快速看完,吸收书中的有价值的部分就足够了。没必要去看所谓的英文版,除非你阅读中文速度不如阅读英文快。阅读原版并不意味着你的思维更高级,也不意味着你获取到更多信息。

这些「前互联网时代」的观点,并不适用于现在。我们身处这样的时代,就要好好的拥抱互联网,利用好移动互联网媒介,享受技术带来的好处,去主动适应,而不是排斥。我们应该利用任何一个媒介工具获取信息,进行 有效阅读 ,而不是纠结于一些形式。

那些说阅读不过来的人,除了有少数人有阅读障碍,针对大多数人,我不坏好意的揣测,其实就是…懒啊,给自己的懒惰找一些借口,什么叫时间不够用?那你时间都干啥了?看网剧了吧? 看一些娱乐八卦新闻的时候你怎么不觉得信息量太大呢?别说你跟别人不一样,你都在学习,那不现实,没看那些娱乐化的内容被多少人消费了吗?

随便挑一个流行网剧,差不多都是千万量级的观看量,稍微计算一下,那些内容杀掉了多少时间。你认为这些参与者会用另外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吗? 他们会获得什么深刻的思考吗?不会。

在微信里看文章,在 Kindle 里阅读,阅读印刷作品,这些形式的差异重要吗?对这一大类人来说,不重要。因为他们内心里排斥阅读和思考。他们内心排斥信息获取。

有人一直会做如下妄想:

「我需要一个好的阅读工具,把我想读的有价值的内容自动筛选出来」

言外之意是,有这样的工具我就会好好读书。没有这样的东西,所以我一直不能坚持。很抱歉,如果你自己不能筛选好内容,别指望有工具能帮你做到这一点,其他人也做不到。

你需要做的,是主动去甄别任何一条信息,然后不断的选择,强化训练自己,最终做到持续发现那些对你最有价值的内容。同样一堆内容摆在不同的人面前,他们获取到的有价值的部分肯定有多有少。

阅读能力是一种竞争力,信息获取能力也是竞争力。

不要做一个纯粹主义者,说什么「我只看经典」之类的话,如果你不是已经饱读诗书,你有什么资格说只看经典?看了经典对你有什么价值?我们能离开世俗生活吗?对日常生活、工作有价值的信息不需要去学习看一下吗?

不要觉得碎片化信息有害,碎片化信息依然具有巨大的信息量,如果你能够对信息有效分析的话。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拒绝这些。他们觉得,信息太多,内心抗拒这些扑面而来的信息。

不要觉得信息太多对你是坏事,你需要的是学会「降噪」,有效过滤掉那些你不需要关心的内容。这是这个时代对你的要求,适应,有竞争力,拒绝或是不能适应,最终会被这个时代淘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阅读」就应该是一件功利的事。当想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知道阅读应该怎么做了。


题图:©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SCIENCE PHOTO LIBRARY/Gaopinimages


觉得文章有价值,关注「小道消息」获取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