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11-29 11:26:12 +0000
前几天,百度的李彦宏先生在一次发布会上提及他对「大数据」的理解。
李彦宏以「足疗」举例:做足疗是否真的对健康有帮助,这个问题可以用大数据来解决,百度每天有 110 亿次的定位请求,可以算出那些经常去足疗店的人是不是更少去医院。
然后他得到的结论呢?李彦宏说:
事实上,大数据得出的结论和我想象的差不多,喜欢去低端足疗店的人是最健康的。如果你常去足疗店可以让你少去医院,那么是不是你的健康保险也更低一点?
从这句话来看,百度恐怕还不太懂医疗和健康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啼笑皆非的结论倒是可以用来做一道招聘面试题:请分析李彦宏的结论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李彦宏一直自诩技术专家啊,而且,百度在大数据上也没少投入力量,最后居然能得出这么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可见所谓「大数据」这个噱头在不少公司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百度对大数据的宣传,以前也搞过一个笑话,当初《黄金时代》发布的时候,因为 Netflix 的「大数据」故事很受人追捧,百度也自称用大数据预测《黄金时代》票房至少两亿。结果呢?票房只有几千万。
说到电影,这两天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的一番话引起了行业轩然大波。他说了什么呢?先说了阿里影业要怎么做剧本:
我们现在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 IP 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
听起来是不是很像开个电商平台招商卖货?谁卖的好谁就赢了嘛。管你卖的是什么货。
名词解释:IP,不是我们技术领域的 IP 地址,而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就是「知识产权」,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些行业里的人不说人话,更恰当一点说,「衍生作品」更好,但这些人整天把一些术语放在嘴边好像多专业似的。
这番发言一经媒体报道,几乎引起了编剧圈的一致声讨,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他说的对,说到了这个行业的一些积弊。
这样的言论暴露了这些影视娱乐公司严重的价值观问题。所谓的颠覆,无非就是打算用资本的力量奴化创作者,把本该严肃的创作过程变得娱乐化,这样产生的剧本毫无疑问也会是垃圾。当然,不同的人面对垃圾有不同的判定标准,或许有人认为是精品也说不定。
这位副总裁然后又说了对国内用户人群的分析:
这两年我自己研究了一个名词很有意思,这个名词叫「屌丝购票心理学」。中国电影市场接近 500 亿的市场,平均观众年龄 21.3 岁,大概 85% 到 86% 的群体来自于 19 到 29 岁,也就是说台上在座各位都是被电影票房抛弃的,可以说你们加起来,加上外延那么多人也就是 10% 多一点的票房,这个现实决定了什么呢?我认为有三件事,首先有一个 IP,第二是强大的明星阵容,韩国、台湾、意大利这些地方,导演身价比明星低多了。这个故事虽然很烂,但是有很多明星阵容,我至少看张脸也可以。第三条,你这个电影有没有概念,有没有可逆袭的可能性。如果这三个条件一条都不具备,你肯定是颗粒不收。这个就是屌丝购票心理学。
这样的「分析」听了让人更不舒服,这是心里头把影视年轻观众当屌丝来对待,洋洋自得,一股有钱是大爷居高临下的暴发户范儿。如果电影这玩意儿这么简单就好了。整个电影行业从业者都是傻子,就你们互联网上卖货的聪明。
马云前几天在参观芒果 TV 的时候说了一番话:
我真的希望十年以后老百姓看到的电视剧不是现在的神剧,希望就在你们这儿…做出好的东西来。人类有两种食物,一种是吃的食物,一种是眼睛(看的)和耳朵听的食物…看的和听的是垃圾,将来这个人长出来的思想体系也是垃圾。
建议阿里影业好好学习一下马云讲话精神,别本着卖大粪的思路去做电影,那样做出来的必然是垃圾。
题图:© DR KEITH WHEELER/SCIENCE PHOTO LIBRARY/Gaopinimages
注意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