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9-14 08:07:01 +0000
很偶然的因素,查了一下杭州的几个区的基本情况。
萧山区,1420 平方公里,人口 125 万余。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 1728.32 亿(约占杭州生产总值 1/5),增长 8.1%。地方财政收入 133.85 亿元,增幅 5.8%。萧山以前是地级市,2001 年撤市设区。随着产业升级,萧山这几年有些走下坡路的迹象。
余杭区,面积 1220 平方公里,人口约 92 万多。2014 年生产总值 1101 亿。财政总收入 240.8 亿元,同比增长 20.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8.8 亿元,同比增长 18%。余杭财政收入比萧山还高,经济增长迅猛,相信跟阿里巴巴的整体入驻有一定关系。
滨江区,面积约 92 平方公里,常驻人口 32 万人,2014年 GDP 达到 692.84 亿元,增长 11.5%;财政收入 169.21 亿元,增长 20.4%。滨江区又叫高新区,由杭州国家高新区与杭州市滨江区整合而成。
最近的一个大事件是杭州市正式拿到国务院批复,批复同意滨江区和萧山临江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称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 10 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杭州来说,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在《中国的经济制度》中提出了一个学术观点: 县际竞争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在经济困境中出现奇迹的主要原因。其实,到现在也存在很明显的县际竞争。你不能说滨江跟萧山余杭西湖等行政区没有竞争关系,竞争其实很激烈。
那么,滨江有什么竞争优势呢? 目前来看,除了政策上的优势之外,滨江在财政上对企业支持力度很大,行政策略很灵活,做了不少优化和大胆尝试。举个例子,「五证合一」在浙江省范围内就是滨江率先试点的,对创业公司来说,这真是便利多了。
滨江值得肯定的地方很多,缺陷也多。
滨江行政面积小,人口少,相应的,人才也少。滨江这地方尽管叫高教园区,但实际上,这里过去的十几年里并没有引入什么重量级大学。杭州稍微有名气一点的大学,滨江都没有沾边。公司想找一些实习生来公司实习,在滨江区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人口少,意味着基础设施也跟不上,宜居条件差,这会给生活造成不便利,进一步影响人口流入。在意生活品质的人会苦于这个区域的「不够热闹」。这两年因为地铁的开通,人气已经上来了很多,但是,只要一过江,发现滨江这边还是冷清。如果是创业团队找人,也会同样头疼,不少人以滨江区不方便为由会拒绝掉来这边工作。
人少不是没有好处,交通还是过得去的。滨江的交通对比杭州市区来说,相当不错,去机场也方便。但是,交通好,也有隐患。到了晚上,杭州的飙车党都跑到滨江区来练车,很多路口没有摄像头,导致这些人肆无忌惮。不但对行人危险,对于马路旁边的居民则是一种折磨。相关职能部门对此几乎熟视无睹。
滨江近些年快速发展,也明显暴露出早期的规划上考虑不周的各种问题。以我上班的园区为例,这个附近的信息产业从业者起码有数千人,但是…没有一个吃饭的地方。指望每个园区象征性的食堂么? 根本不能满足需求,而且只有一个食堂。沿街的地方就根本没有商业店铺,是规划中就没有这样的商铺。不少公司的员工中午纷纷跑到马路边的临时餐车去买吃的。到了中午的时候,这条街的两旁空地上会挤满了临时餐点,算是一种变通的解决办法吧,也令人哭笑不得。
对于发展高新产业,人才、基础设施、行政服务能力都是必须的条件。对滨江来说,人口少、人才少、基础设施差、规划不足、职能服务能力上不来,这些都是目前在区域竞争上的短板。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初创公司越来越少在滨江扎根的部分原因 — 都跑到西湖区和余杭去了。即使是现在「全民创业」「互联网+」如此火热,听不到滨江有什么有影响力「创业孵化器」或是「众创空间」 — 滨江的办公场地除了写字楼就没别的,就这一点来说,无论如何做不成众创空间的。滨江一年到头下来也没什么互联网行业的会议。确实,这个区域有一些很热的互联网公司,但还远远不能形成一个氛围。
以一个滨江居民和从业者的角度看,滨江如果要在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还有很多事情要改进。这些改进看似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可能就是这些细微的地方决定了未来是否能够胜出。
我在滨江已经工作生活了五年多,我当然是希望这里会越来越好。
题图:艺术家呼鸣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