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被「小道消息」这个名字误导.在这里,我只想努力为读者呈现一幅中国互联网的清明上河图.

从猎豹的广告平台说起

发布日期:2015-07-28 14:52:51 +0000

我去年在猎豹移动上市的时候写过一篇《猎豹移动上市带来的启示》,谈了一些我对猎豹的看法,有一句话是「猎豹目前海外用户的货币化似乎还没有具体的动作」。时隔一年,猎豹有哪些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猎豹移动不再依托于第三方广告平台变现,而是构建自己的移动广告平台。为构建广告平台,猎豹移动以并不算高的成本收购了 MobPartner 和香港品众这两家移动广告公司。MobPartner 是一家成立于法国的移动营销公司,全世界几百个国家都有业务。香港品众则是一家移动广告业务分销商,主要分销 Facebook、Google 等广告业务。收购这两家公司的目的,应该更侧重于市场拓展层面,做广告更需要技术人才,猎豹在人才储备上,则挖了原雅虎北京的新闻个性化搜索数据的团队。

为什么猎豹要自己做? 作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能拥有自己的移动广告平台毫无疑问会增强自己的收入变现能力。这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为什么过去不少公司走了不一样的路径呢? 更多可能是公司基因问题,这对猎豹来说,可能也是不小的挑战。

国内的互联网大公司,一般是自己动手建设广告平台,靠收购做起来的成功案例不多。而看国际互联网公司,比如 Google,则更倾向于用收购的方式。Google 大大小小先后收购了十几家广告技术公司。Facebook 收购的广告技术公司不多,但是收购数据技术相关的公司也不少。这一点,或许也给在国际舞台竞技的猎豹一定的启示。

针对猎豹的商业潜力,有一种典型的说法是猎豹的产品多属于工具型应用,可替代性很大。这话我认为没说到重点,真正的问题是,工具型的应用,多数是有生命周期的,在生命周期的巅峰时期,不管变现能力如何,怎么做都能赚钱,但一旦进入平台期或是衰落期,无论再做什么都来不及了。不少公司都有这样的困境。

因为工具型应用守住了用户入口,有入口,就有变现的能力,只要规模有增长,一般是意识不到潜在问题的,增长一旦放缓,就需要提高变现的效率,但没有一个成熟可用的广告平台,想提高变现能力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广告平台的建设,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的积累。

但凡市场上流行的工具型应用,几年之后,几乎都会不可避免的走向下坡路,大趋势的变化会自然淘汰工具型应用,除非是搜索这样的用户持久都有强需求的产品,即使是浏览器这样的工具也不能保证不被淘汰。猎豹也在不停的尝试推出新产品,这家公司应该充满了饥渴与危机感。如果能连续推出类似清理大师这样的成功产品,进驻移动用户的手机,那么或许可以一直高枕无忧。但移动互联网时代变化太快,竞争太激烈,谁也不能掉以轻心。

依托工具型产品的公司,要想持久的保持生命力,唯一一种可行的可能性是升级变身。工具类应用积累下来大量的使用数据,如果自己及早构建广告平台,就有机会对这些数据进行更好的变现,从工具型公司,转变为广告平台公司,甚至是数据公司。举几个我认为失败的案例。比如,PC 时代的迅雷有这样的机会,但是错过了。PC 时代的 360 浏览器也有这样的机会,但过分依赖于导航等产品做变现,而错过了自己构建广告平台的机会,在移动上的广告平台构建也是慢了半拍,后来通过收购来弥补这个短板。微博也是如此,在我看来,微博的广告平台也是做的太晚了,当然,做出来也不够好。

猎豹构建自己移动广告平台的时间点,看起来是合适的。从过去的公司发展历程看,这家公司也有过这样的魄力去颠覆自己。如果广告平台能达到预期,猎豹作为面向国际市场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海外收入将会超过本土收入,迈入百亿美元级公司的门槛不会有多大意外。

声明:截至目前,本人不持有猎豹移动股票。


题图: 荷兰插画家 Johannes Eerdmans

延伸阅读:

猎豹移动上市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