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穿透迷雾,科学无法普及!

A20:制造业外迁会造成一线跌吗?

发布日期:2018-12-30 22:11:00 +0000

A21:房价会暴跌吗? 中已经阐述了:房价是土地价格的抽象,土地的价格取决于土地之上所有社会经济活动构建起来的多维度经济生活价值之和。这种社会经济价值由土地来承载,并用货币来表示——你可以把土地的价格看成某个区域内社会总价值的标识符号。


地价与产业


在《国富论》里面讲过: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最后折算成最底层的东西都是土地和劳动。这个劳动就是社会分工协作创造的社会经济价值。土地是一种底层资源——任何社会经济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到一个物理空间。比如说一个商场,你可以建好多层,每一层经营不同的业务,这个物业被开发出多维度的商业价值,但最终汇总折算成商场所占地块的价值。也就是说,在这个商场里面搞的名堂越多,创造的价值越多,那块地也就越值钱!


单位空间内的土地有限,各种商业和生活行为最终会落实到土地,作为一种底层资源只能供应给支付成本最高的需求方。如果要打一个比方,就像竞价排名一样——价高者得!因此,制造业外迁是正常的,外迁的根本驱动力是成本接受不了。这就好比地铁旁边的物业一样,市场的自动调节会不停提高物业的租金,盈利能力差的就必然租不起,留下的一定是盈利能力更强的商家。有些业务因为支付不起租金搬离这个区域,这一区域的经济活动和创造的社会价值是不是就降低了呢? 自己跑那里去看一眼就知道了!


最早的制造业密集集中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今天沿长江而上,制造业从一线城市向2、3、4线城市扩散:40年前武汉的第二产业占比高达83%,今天已经下降到33.6%了,重庆早几年也建立了制造基地。在有便捷的海运这个前提条件下,产业正在向上游土地更便宜的地方扩散。当然,土地便宜,人也便宜,如果一块土地上只有农田,上面肯定只有农民——这块地不值钱,上面的一切都不值钱。换句话说, 正是因为某块土地上的一切都值钱,所以这块地也就越来越值钱。 当年西方的产业向我们转移是因为成本,今天一线的产业向内地转移同样是因为成本。


人口与购买力


财富是什么?是人的共识!财富的价格取决于什么?取决于拥有共识的人所能调动的资金总量。资产必然是由人持有。人持有资产无非源于两点:1. 有投资价值;2. 有使用价值。


人口对于城市的价值包括两点:负债和消费——所有的社会需求最终都是人的需求。有需求才有交易,有交易才有生产。而生产,特别是需要长期投入的生产,就必须借用金融工具透支未来的收入。这个资金的来源,无论怎么绕,最终都会落在大众头上。因此,人口不仅仅负责花钱消费,也负责背债务。今天的城市家庭的负债主要集中为房产,这还是一种持有固定资产的融资行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它的城市居民绝对是高度负债的——美国普通人平均负债3到4万美金,许多人永远还不清信用卡。社会的主体人群处于高负债状况就会拼命的工作,长期处于一种高水平的温饱线。没有升级的社会则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温饱线。 不管是哪个水平的温饱线,都能充分让大量的社会人群永远处于不敢松懈的状态下——这样才能驱使整个社会拼命的创造价值。 如果能轻易获得生活所需的钱,人就没有了拼命工作的动力,整个社会会进入现在的欧洲状态。一个上升的社会,社会中的城市居民花钱会越来越猛,负债也会越来越多。现在995后的年轻人的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距很大,负债额度和杠杆率都非常高。或许在上一辈人眼中这是不可思议的,但这一趋势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是有利的。他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源于最基本的生活有保障,这个群体的负债消费反而能促进以前不存在的许多产业快速发展。比如说奢侈品的消费,还有许多进口替代产业的本土化。 所有的商业行为都是在挖掘和创造人的需求,而所有的金融创新都是为了创造条件将需求转化成交易,并转移风险。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社会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金融工具的创新,不断降低利用金融工具的使用门槛。从而将庞大人群的各种需求转化为交易,人对资源的占有欲源于生命体对能量的无限需求。需求之所以没能转化为交易是因为无法买单。一旦金融工具满足了这一点——即便是通过透支未来负债消费,家庭和个人的消费与负债都突飞猛进。这给社会经济注入了一支强劲的动力。金融创新不仅限于此,因为风险还要转移。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刘易斯发现了房产债券的秘密,科技类的仙股也被挖掘出来,降低了大众的投资门槛——仙股就是纳斯达克的前身。这些金融创新将投资的门槛和杠杆的使用放大好多倍——每降低一个层级的门槛就会扩大十倍百倍的参与规模。正是这些东西引导着普罗大众日益走向高负债和充分投资。美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金池,也创造了一个巨大的需求池!这不是那种制度所特有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之后的必然结果。当然,要能支撑得起来这么大规模的池子,需要一个高效、透明、开放的金融市场机制。


消费是满足需求,交易取决于购买力。购买力的层次分布基于人群的自然分化——富士康生产线上的工人能有多大的消费能力?给城市白领增加负债工具,降低负债成本,能够转化更多的交易。而且远远超过富士康生产线上的工人群体。为什么各大城市在抢大学生落户,而不是去抢农民工?因为这些人的未来收益更多,负债和消费的潜力也就更大!


关键性力量


城市中的人和物资都是动态流动的,不是静态的;吸引人的是机会,驱赶人的是成本。 当社会处于升级时期,人必然会向社会分工协作密度更高,机会更多,资产更值钱的地方聚集。全世界的钱和人都往美国跑,非洲的什么都更便宜,为什么不往非洲跑?地区是分层次的,产业是分层次的,人群是分层次的—— 改变格局的决定力量永远是关键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跟随的炮灰。 蚂蚁从曾掀起波浪,纵然再多也无济于事。


一个城市涌入的农民工再多也很少购买资产,其消费区间是分层隔离的。所以,人群中的这一部分是不会影响城市的资产价格的。一个平均年龄为35岁的城市自然比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城市,具有更强的负债和购买潜力。人本身才是关键,金融工具从来就不是门槛。


土地的价格取决于土地上所有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价值。一个底层资源的上涨意为着它被更频繁和更广泛的需要。势必造成竞价排名的效果,它会反映在市场所标记的价格上。大陆游客的涌入,造成很多铺面租金上涨,很多卖排骨面的小店不得不转让给卖黄金饰品的商家——物业获得了更高的租金,商家的收益依然能够覆盖成本还有富余。你能依据那个地方不卖排骨面了就认为它的商业价值贬值了么?!


扩展阅读:

A21:房价会暴跌吗?

A18:分层隔离是对的!

A17:舍我其谁的自信!

B8:深圳!深圳!

B4:这个生意该怎么办?

B3:油价会上涨吗?

A13:上海没戏了么?


结构学应用去小红圈:觉悟社

提问到知识星球:守夜人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