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8-21 22:35:00 +0000
暴力的成本太高,幻象才是更好的劫掠武器!
一线城市最黑暗的地方不是城市边缘的罪恶角落,而是被科技金融公司填满的大楼。那里潜伏着最邪恶的力量——它像毒蛇一样隐藏在昏暗的角落,轻轻扭动身子,吐着舌头,随时准备着突然咬你一口……
空手套白狼
王朝更迭从来就不曾解决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它只是一种社会经济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通过战乱消灭多出来的人口,通过王朝更迭重新分配土地,让一切回到原有的秩序。真正改变生存结构的内在力量只能是科技树升级和组织度跃升。每当这种时候,首先泛起的是一种思潮,随着思潮的扩散,由科技树升级所孕育出来的新势力会被一一叫醒,并以更高的组织度聚集在一起,在结构原有的关键支点之外形成一股独立的力量。此时此刻结构必须得以重构:温和的方式是重新解释大义,把新的势力变成新结构的关键支点——这种方式叫改革。激烈的方式是让原有结构中掌握资源的群体彻底溢出,并通过残酷的斗争将其消灭或改造——这种方式叫革命。
首先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然后才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前者是新结构需要纳入的势力,后者是重新解释大义。后世称之为:改革! 98 年开始鼓励民营企业家群体加入组织,也与之前如出一辙,只不过框是现成的,装起来也方便。随着改革开放崛起的新势力,逐步被吸收和接纳为新的支点,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结构的再次重构。
古往今来的所有革命,首先是一种贩卖希望的思想营销,继而是一套营造幻觉的旁氏骗局,最后是一场收割韭菜的秩序重建。
营销
小米的饥饿营销引爆了智能手机的狂潮,最后连华为这种一本正经的公司,也在潮流的裹挟之下主动放弃矜持,变得越来越不正经。它无形之中揭示了一个真理: 所有人都认这个东西,它就会变得值钱;所有人都认可这种方式,这种方式赢得人心的成本就最低。创造一种共识是营销唯一的目的和最大的价值。
巴黎时装周在制造全球流行服饰的共识,创业投资圈和财经媒体在制造创业风口的共识,搞传销的也在拼命制造一夜暴富和屌丝逆袭的共识。虽然共享经济已经一地鸡毛,滴滴出行也最终变成一个升级版的出租车公司。但这个概念曾经风靡大江南北,席卷神州大地,成为街头巷论的关键词。是谁吹起了这股飓风,又是谁通过它将成千上万人的热情和近百亿的真金白银卷入其中?
创投行业是一部机器——处于金字塔顶层的是掌握资金的机构,这些机构的网红投资人负责定期制造新名词、新概念、新思维。处于第二层的是他们所控制的财经媒体和创业训练营,以及渴望变成他们的外围草根投资人。网红投资人们关于这些新概念的一举一动,都会通过这些外围工具精确的传导给下游的创业者。最后的受众都是些认为自己天生带着主角光环的创业者们和追涨杀跌的大众。这些生生不息的炮灰会像飞蛾扑火般扑进洪流之中,成为机器源源不断的燃料。
当共享经济的风口逐渐熄灭之时,一个带着颠覆性的新概念在创投圈控制的财经媒体上逐渐频繁亮相,紧接着就是创投行业的大佬们开始以夸张的表演互相鼓吹,于是,区块链闪亮登场,成为街角巷议中新的高频词以及财富与科技的新方向…
交易所
区块链概念兴起之后,最早一批下水从事区块链方向创业的实践者,主要做了两种项目:
成立一家区块链媒体 :鼓吹区块链,聚集了足够的目光、人和资金之后,转型为区块链项目的投资方。
做一个区块链交易所 :包装项目为区块链空气币,动员韭菜们来交易,交易所负责市值管理——也就是拉盘操控。交易手续费不过是其微不足道的挣钱方式而已。
目前存在超过 9000 家交易所,那天在科技园吃饭,从谈话之中,我听出来周围有三桌都是做交易所的!坦白讲,做交易所就如同开赌场。一家公司要到深交所或上交所上市是必须达到最低标准,还需要花销一笔不菲的费用才能进入等待审批的排队池,如果一切顺利,最终才能去敲钟。上市之后股票要锁定半年不能卖,卖股票的时候还需要提前公告。这一切规定至少是从形式和流程上保护投资者利益。
区块链交易所没有这么复杂,所有的区块链交易所和一个公司的网站没什么区别,内部规定就是这个交易所的最高规则。 如果你要发行一种空气币,只需要支付给交易所一笔费用并赠送 5% 的币就能上线。没有锁定期,没有监管,没有限制,也没有保障 ——所有参与者都知道这是零和博弈,也都清楚有人要成为牺牲者,但没人相信会是自己,所有人唯一在乎的是挣钱,听到的都是挣钱的故事。 如果亏的渣都不剩,也只能偷偷的抹眼泪,自认倒霉,愿赌服输。
空气币
随着经济系统中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金融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资产和业务的证券化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传统的方式是通过向银行借债或者上市到资本市场融资。借债主要依靠抵押和企业信用担保。不管是哪一种,都操作复杂而且额度有限。所以,能够上市的都会努力上市,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方式来的直接,而且韭菜们往往数量庞大,生生不息。
募集资金的本意是为了扩大生产,公司通过募集的资金盈利之后向所有购买股票的股东分红。发行债券支付利息也是类似的思路。总之,募资的目的是为了经营和盈利。 所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泡沫,都源于公共政策的失误;所有失误的政策也都出于某种良好的初衷。
我们的金融机制与真实经济状况不匹配,资金的传导机制不够顺畅。在资金的供需方面存在结构性的失衡——这是地下钱庄、民间借贷、非法集资、通道业务、 P2P 和区块链空气币存在的现实基础。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地方龙头企业,不断通过负债扩大规模,规模越大,从事的产业越多,它的信贷需求越高,愿意为之提供信用担保的也更多,它的信贷额度就会水涨船高,所有从事企业放贷的业务经理都会选择有国有背景或者这种规模大、信贷额高的龙头企业去放贷。从而形成一种负债越多就越能获得资金的局面,让资金淤积在这个小范围之内——最近出事的都是高负债的大企业,甚至是有很强背景的龙头企业,就是这种逻辑运行的结果!
其它需要资金的企业没有正常获取资金的渠道,就会寻找其它渠道获取所需资金。他们是所有民间借贷、 P2P 、通道业务的项目方,也是区块链空气币的项目方! 区块链本身并不具有金融属性,它只是一种没有中心节点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就技术本身而言还非常初级。 为什么目前绝大多数的区块链创业项目都集中在区块链媒体和交易所?因为其它的暂时还做不了,就如同你无法在当年的 56K 拨号网络上做天猫双 11 秒杀这种电商业务!
所以,把一个需要钱的项目包装一下,然后发布一个数字货币,再把这个数字货币放到区块链交易所上去炒,有人负责它的市值管理——说白了就是用一些操控方式拉抬价格,让拉盘信息逐级扩散,价格水涨船高—— A 股的涨停是只能涨 10% ,这里没有任何限制,拉抬 100 倍也不足为奇。韭菜们看到价格疯涨,争先恐后的拿真金白银入场,项目方和市值管理的操盘者会陆续把手中的空气币都抛给韭菜们……
为什么叫空气币呢?因为既没有流通也无抵押! 全世界的信用货币都是以暴力压轴,让其占据流通领域,并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毛细血管。它并非基于什么共识,而是基于暴力;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共识的话,那就是所有人对公共暴力的共识。当年苏区发行的红军票能在苏区流通,在白区就毫无购买力,因为发行货币的暴力没有覆盖白区。任何共识都无法克制暴力,鼓吹没有暴力压轴的数字货币会替代法币的行为,除了对金融一无所知的蠢货就是睁眼说瞎话的骗子 ! 欧元之所以能够在欧洲各国流通是因为所有欧元成员国的暴力都支持。如果德国政府明天宣布不再支持欧元,只使用马克,欧元在德国就会变成废纸。
除了暴力压轴以外,还要占据流通领域,成为真正经济生活的交易媒介。 比特币曾经一度宣称可以用来在现实生活中买东西,后来也偃旗息鼓了。其它空气币从来就不曾在流通领域中成为交易媒介。所以,这种数字货币就如同空气一样,只是交易所里让韭菜们炒来炒去的筹码。
募资、操盘、发币
任何一个基金都由三个支点构成:募资、投研和咨询。这个结构最早由上世纪 80 年代,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债券部门创始人刘易斯搭建而成,他设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投研部门。募资很容易理解,就是去抱需要让自己的资产增值的大腿,投研就是制定增值的策略并操盘,咨询其实就是销售金融产品,把需要募资的项目包装成一个金融产品,然后卖给大众投资者。股权和风险投资的投研角色是能做决策的投资人,扮演咨询角色的则是满世界跑腿,过滤 BP 和创始团队的投资经理们。
创投行业蓬勃发展的这几年,在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衍生一种捐客角色的中间服务商——名字里大多带有“投资管理”字样的财务公司。自己没啥资金,主要通过收集各种处于风口中的投资项目,筛选创业项目,把创业团队凌乱不堪的各项指标数据按照标准财务流程进行处理并美化,为创业团队的路演做指导,然后向一堆真正的投资机构推荐项目。成事之后会两头收费,运气好的项目,能从两边拿到总融资额度的 15% 左右的服务费。这几年,创投产业链上这样的财务中介公司发展很快,慢慢有了募资能力之后也逐步转型为投资机构。
区块链领域这种角色进化出一种混合型的升级版:
募资 ,无论是法币还是各种区块链币都可以进入资金池,门槛非常低。
市值管理 ,募集的各种币的价格是随时波动的,波动就可以套利,在区块链币与 USD 之间相互腾挪也可以套利,盈利多少取决于操盘水平。
转移资产 ,通过法币在国内购买区块链数字货币,再把数字货币在国外卖掉换成国外的法币,从而绕开 5 万美金的换汇限制。
负责拉盘 ,操控某种数字货币的价格割韭菜。通常情况下是通过社群网络让拉盘的消息一层一层的延时传递出去——首先自己投入资金拉盘,继而是约定的其它大户开始进场,再接着是大户外围的中小户进场,最后是被分层隔离的韭菜们看到价格上升之后依此买入。当韭菜们买入的时候,操盘者开始抛出,继而是大户开始抛出,消息会分级延时传递。《让子弹飞》里葛优对姜文说: 县长宣布去剿匪,让大户带头捐款,带动民众捐款,拿到钱后,大户的钱如数奉还,民众的钱三七分成……
发币 ,项目方对资金的需求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以前会借用 P2P 的方式,现在区块链的方式更加直接和便捷:只需出 100-200 万,并送 5% 的空气币,短则一月,长则三月就可以写好白皮书并包装出一款空气币到各大区块链交易所上线,市值管理人员负责拉盘套现——许多对区块链一无所知的传统企业,产能过剩,找不到出路,又达不到上市的最低标准,就会找到这种机构,排队等着发币套现……
绝望的群体
那天与一个 20 来岁正在办公室换灯泡的小伙子聊天,从他口中得知,他炒币亏了 10 万。我非常震惊,因为以他的收入水平,这 10 万可不是少数。我问他后不后悔,他说悔得肠子都青了,不敢跟家里人说。我又问他,你了解区块链吗?为什么去炒币呢?他说不知道区块链是什么,听别人说挣钱快,就去炒了!
币圈李笑来有一句话非常流行:傻逼的共识也是共识,对韭当割!被收割的韭菜集中于 90 后年轻人和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对区块链的热情源于对未来深深的恐惧。大概在 20 年前,我在一本书的封面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你会忍受眼前所有的苦难;如果未来是让人绝望的,你会享受眼前所有的快乐。 老家那些 70 后和 80 后的人能够背井离乡忍受恶劣的环境、微薄的薪水和节俭的生活状况,因为他们的心中还有所牵挂,对生活在家乡的下一代还存在某种不切实际的希望。而 95 后这一代人,别说对下一代,就是对自己也不抱任何幻想。他们不会再勤俭储蓄,而是负债消费——他们是各种消费贷平台的主要负债端,也是区块链投资源源不断的韭菜。
以前退休的老年人喜欢买保健品,可能想活久一点;现在的老年人已经紧随时代步伐,学会了推广人员口中的专业名词,比如: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共识算法,下一代全球数字货币…… 当他们决心集数十年养老金于一役,赌一个光明富足的晚年之时,被 KPI 追赶的推广人员利用了他们的焦虑,编造了幻象,并向他们隐瞒了这些空气币根本无法保本,这一事实。
逃生的企业
大的行情一定是某种板块挤压的结果。去杠杆只是一个诱因,结构性的产能过剩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天气降温,首先感冒的人群大多是身体本来就虚弱,平时也不锻炼的人。没有人会坐在那里等死,即便是身体虚弱的人,在寒流袭击的时候,也会想方设法求生。
前一段时间,科技企业密集到香港上市——甚至不惜折价也要上市。春江水暖鸭先知,资本圈子的敏感度是其它行业望尘莫及的。那些本来就不挣钱的企业如同身体虚弱靠药物强撑的身体,一旦没有了药物,就会有轰然倒塌的危险。上市是一种华丽的逃生,那些达不到上市标准,也缺乏资本运作能力的企业改怎么逃生呢?
区块链制造了一波行情: 一个大多数人都搞不明白的科技概念,一个富有想象力又谁都说不清的底层应用,一个与现实需求和金融模式能无缝对接的全新工具。对未来感到绝望,对股市感到失望,急功近利的庞大韭菜;被不顺畅的金融传导机制淤积的大量资金需要追求回报,产能过剩无力继续支撑又没法上市的企业需要套现逃生——真是天时地利人和汇聚于一点。
区块链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
人工智能目前只是在确定的起点和确定的终点之间,按照确定的规则寻找最佳路径。这和输入参数解一个方程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对科学缺乏基本概念的人,搞得一惊一乍,似乎明天人工智能就要接管地球了一样。
人类社会目前的智能程度所消耗的资源已经让原有的资源供给方式遇到了瓶颈,随着工业化社会的规模和纳入的人口越来越多,对能源的需求缺口也必然越来越大。更高的智能意味着对能量的需求要在现有消耗的基础上再作指数级上升。这种智能升级所需要的能量从哪里获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如果无法提供这样的能量,进化到一定极限就会坍塌。人大脑的智能进化以来身体的存活,并持续从外界获取食物转化为所需的能量。
人工智能会改进生产力,但不会颠覆现有的生产力;区块链会改进生产关系,但不会颠覆现有的生产关系。 任何抽象层的复杂演化都基于物理层坚实的支撑。如果地壳碎裂了,上面修的建筑物再结实也会被瞬间撕得粉碎!
第一代区块链技术出来的时候,写入一个字节的信息同步到各节点都需要 6 分钟,而且随着接入的节点增多,信任连接会指数级增长,耗时也会非常夸张。所以,第二代区块链技术放弃了理想化的所有节点的平等权重,开始划分区域,每一个区域内的节点由一个关键节点作为代表,写入的信息只同步到主要关键节点,关键节点再负责本区域内的信息同步。只有如此,才能提升效率,让区块链技术至少能用——它无形中揭示了区块链技术的演进方向:在现实世界中,最能体现层级的是什么?回想一下在你的组织中,最能分出层级的是什么东西?“这个会议通知总监以上参加”——对信息的过滤最能体现层级!美军曾经做过这种实验:让前线的每一个士兵都直接与总部连接,实验的结果是——指挥官被海量相互矛盾的信息所淹没,完全无法判断和决策。
技术的周期
自 1946 年计算机发明以来, 信息技术的周期从集中走向分散,再从分散走向集中,接下来必然会再次走向分散。从技术周期来看,区块链技术代表着一种再次由集中走向分散的发展趋势。目前的技术周期还是处于从分散走向集中的过程。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内容获取的及时性要求提高了,对所要获取的内容的大小大幅降低了,所以再次走向集中——各种云技术和云存储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个周期才开始几年,阿里、腾讯和金山都在不惜血本的铺设 CDN 节点,以保障自家云服务的实时性和流畅度。
如果仅仅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目前的主流数据库技术也在发展分布式多节点的存储模式,节点之间能够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无论从哪个节点都能够按照一定规则操作整个网状分布的数据。节点之间的相关数据处理是否发展出一种类似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可编程模式也不是不可能。总而言之, 区块链技术处于下一个再次走向分散的技术趋势,它目前还没有定型的模型,无论技术本身还是区块链应用都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算法与计算力
只要谈到科学技术,普通人脑子立刻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头发灰白的教授正在实验室中指导一群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他们不是在摆弄设备,就是在倒腾试管和显微镜。你为什么会有这样刻板的印象?因为导演都是这样拍的!
基础科学强调底层逻辑的突破和原理性的发现。应用科学强调科学技术的转化——西方有许多科学家和企业家相结合,把科技技术转化为产业化的产品。 有些企业家本身就是科学家。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还是一个工程师的时候,有一天在一本学术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关系型数据库的论文。他找了另外一个工程师同事,一起按照论文的指引,开发出来一套当时比较先进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并以此创办了一个甲骨文公司。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转化案例。
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区块链,算法依赖数理逻辑,而算力则依赖于产业规模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算法就如同根据枪械原理画出更好的设计图纸,算力就是更高水平的大规模生产工艺。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好的制造工艺、材料、成本控制,再好的图纸也只能拿出来瞻仰,无法变成具有杀伤力的武器。计算力依赖整个工业体系,以产业化的形式呈现,虽然最终落地的只是产品而已。计算力由需求拉动,没有大规模落地的应用就无法创造海量的需求,也就无法让计算力疯狂增长并拉动整个产业的高速发展。
正因为目前区块链技术在设计思想、技术瓶颈和应用模式方面都处于有待突破的探索状态,关于区块链的所有喧嚣都集中在媒体自嗨和区块链金融方面。前者很快就会消停,后者倒是和 P2P 等其它金融工具一样,拥有有生生不息的强劲需求,只不过这种需求如同松动的地壳下涌动的岩浆,滚烫滚烫的……
提问到知识星球:守夜人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