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6-12 09:28:49 +0000
我朋友圈里面有很多人从事知识变现的事情,讲师收入高的一年有几千万(团队运作),个人运作的好的也能很轻松的年入百万。我自己也很喜欢分享一些东西,从十年前就开始写博客,也出过书,现在开了公众号和知识星球,这所有的收入加一块大概赚了一辆小宝马。可以说我一直在知识变现这个圈子里待着,不过没靠这个赚钱。
我曾经是一个“互联网原教旨主义者”,支持免费的分享,后来我发现其实“适当的收费”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这两年知识变现特别火,公众对于知识变现的看法也出现了挺多的分歧,有人认为这是“贩卖焦虑收割韭菜”,有人认为分享者“不务正业好为人师”,还有人认为这是“知识精英普度众生”。
一位老人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某某某”,适当的焦虑其实能促进我们奋发向上,但有很多人对“从获得知识到变成金钱”的过程期待过高,学了几天坚持不下去了,就感觉自己做了别人的韭菜。有人统计过网易公开课里面的一个数据(那可都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师的课程),在第一节课程下面很多人留言:“感谢网易,在家也可以上哈佛了,我一定要好好学完”,然而最后一节课的打开量连第一节课的1%都不到。——这跟健身房的数据何其相似,办了卡的会员只有不到一成的人会坚持下去。再厉害的知识,估计也就百分之几的人能够获益。
九成以上的人确实是韭菜,他们补贴了那些勤奋学习的人。
“得到”上面有几个高校的老师,辞去了大学里的教职,专门在平台上分享,这可能就是大众所认为的“不务正业”的表现。杭州的一位吴老师作为大学的院长,出书、做投资、开网课,忙的不亦乐乎。我们很难判断他们在学校里面的价值大还是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价值大,因为这个结果是动态变化的。专职的分享者面临着巨大的机会成本,有大企业的工程师在知识平台上获得了一众粉丝,但他的老板却反馈他工作上表现平平。我一个做英语培训的朋友,在挖一个给领导人做翻译的人来当老师,他也面临着类似的选择。在大时代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有得选总比没得选要好。
不过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知识储备不太丰厚的人,我建议最多拿出20%的时间来做分享就够了,不然你的输出跟不上你的输入。知识输出也需要很多的技巧,多数人即便是学富五车,也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我认识一个人,曾经收到“得到”的邀约,直接甩给他一百万,要求每周产出一篇内容,在试着磨合了三篇之后,他彻底投降了,这比他做之前的工作难多了。
适合做“知识变现”的人,估计百里无一。
我们有幸经历着史无前例的“信息革命”,我总是觉得每天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时间和脑子都不够用(有时候想干脆放弃算了😝)。我看了不少近现代作家的文章,很多人放在现在来看可能连个大V都当不上,现在大量优秀的头脑在给我们输出知识,只要你有一颗沉得下的心,交出一盘韭菜炒蛋的钱那是相当划算的。
最后说一下,虽然我没有靠“知识变现”赚很多钱,但是赚到了很多资源,这让我间接的赚了不少钱,感谢我的语文老师,祝他们健康长寿。
据说现在 iOS 用户也能赞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