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投资和创业,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吹吹牛。

企业服务类的项目,我有这么一些看法

发布日期:2017-05-31 00:52:58 +0000

从我近期看的项目来说,企业服务类型的占据了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2C的项目基本上没得玩了,之前提到过这个趋势:《 下雨天修屋顶,经济寒冬中VC爱投什么样的企业? 》。我参与度比较高的几个项目,袋鼠云、默安科技、社保通等,分别类属于企业大数据服务、企业安全服务、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方法论。


看点

  1. 大厂创业团队: 大厂的创业团队天生自带光环,他们有号召力,业务模式在原厂验证过,技术能力有保障。企业服务一般都是一年数十万以上的合同,有大厂的背书会让企业能够更加容易做决策。这个条件上面还有一个坑要留意,不是所有从大厂出来的团队都在大厂验证过其模式,有一部分是原本想在大厂做,但被老板拍死的项目。

  2. 强行业BD: 在企业服务方面,销售能力大于产品能力,这跟第一条还有点冲突,因为大厂的人往往不擅长销售(除了华为的)。所以如果这个团队能够笼络到一个传统软件公司的大BD,这是一个如虎添翼的配置。这里所谓的传统软件公司是例如东软、网新、亚信、恒生这些被互联网人瞧不上的“老软件公司”。当CEO被迫跟人拼茅台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些公司里面的销售有多么可贵了。

  3. 十个客户: 花钱是检验需求的唯一标准,做企业服务最怕的是弄出了一个“重要不紧急”的东西,你做行业调研的时候,每个“潜在客户”都说“要要要”,等你找他们卖货的时候,他们却消失的无影无踪。嘴上说着要要要,身体却很诚实。所以,看到十个客户都签了合同,这才能够证明市场有需求。另外这十个客户里面必须有一个明星客户,就是你可以到处跟人讲“谁谁家就是用了我们的产品”的那种客户。

  4. 有数据价值: 企业服务做高大上很难,做low很容易,那就变成外包服务了,要不搞成外包,服务必须切入到企业的核心数据。我认为企业服务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企业信息化-->业务数据化-->AI辅助业务,未来的企业必须跟上下游联动,业务高度自动化,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数据,掌握数据意味着企业服务能产生规模效应和行业穿透力。这个过程看起来比较艰难,但也就是十年左右的事情。

  5. 价格2亿内: 企业服务不像2C的产品那样,动不动就是一个独角兽,大部分上市的企业服务公司也就几十亿人民币的规模。所以投资机构要看20倍的回报,投下去的价格不能太贵,在2亿内是一个比较舒适的区间。


模式

  1. 服务只提供给巨头: 企业服务一般都是“产品+服务”的方式,产品可以快速复制,服务只能堆人,成本巨大,所以不要去给小客户提供服务,这个账算不来。给巨头才提供服务,满足它对你的一切要求。

  2. 产品行业化: 不要做大而全的产品,例如事到如今就不要去做一个“友盟”这样服务所有应用的服务,去做游戏行业的服务、直播行业的服务,打垂直市场才能做透。

  3. 流程复杂,算法复杂,专业,但不改变管理流程 :一旦涉及到管理流程的重塑,多数企业是受不了的,你看现在大部分企业还不会好好用一个OA系统或者wiki协作工具,这种事情只有大厂教育他们才有效果(例如钉钉)。对于简单流程和算法的工具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壁垒太低,一旦火了一家,别的立马跟上。例如“二维火”这样的工具,竞争对手真是一片一片的。

  4. 屌丝客户只谈钱,只提供SaaS系统: 不能用钱说清楚的事情,小客户不会买单。例如我最近看的一个“非现场管理”的工具,跟老板讲“我能帮你抓住员工违规,抓住一个罚款200,抓住两个你就赚回来了”,他的产品就卖200块钱。

  5. 不要提供应链金融: 前两年所有的企业服务都在说基础服务免费,然后给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然鹅到现在也没见到几家做成的,金融是一个特别专业的领域,如果不懂,还是先不要畅想这个。

  6. 上下游合作拿客户: 企业服务是一个同行合作多于竞争的领域,因为企业需要的服务往往不是单一领域的,他搞定了网站之后还想找人运维、他搞定了系统之后还想做数据分析(BI)、数据多了又要搞人工智能……而这些他又不想一家一家服务商去谈。所以抱团打客户是一个极好的套路,排排坐分果果。


写到这里大概花了40分钟,纯属最近思考的结果,早上起来没吃饭就这么一溜烟的写出来了,希望对创业者和投资人同行们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