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05-11 09:27:17 +0000
我有一个朋友,杭州市郊区人,85后,从上大学的时候开始创业,拿了500块钱做电商,后来不断做大,拿地建厂,引入加盟供应商,苦学经营管理,天天加班到深夜,全年无休,后来终于成了亿万富翁——为了迎接G20,政府拆迁了他的300亩厂区。
以上故事纯属虚构,这个是我常常拿来调侃他的,真正的故事是这样的。
王佳荥(xing),杭州市余杭区临平镇人,大学上了义乌工商管理学院。这个学校很奇葩,因为位于义乌,义乌是中国小商品之都,在当年最早做电商的都是以小商品起家的,于是义乌成了淘宝卖家最集中的地区,然后义乌工商管理学院的老师们发现很多学生不好好上课,天天去卖货,也就顺水推舟把电子商务变成了学校的特色课程。再加上2009年左右经济不景气,就业很艰难,电子商务成了促进就业的利器,所以当时从政府、媒体、淘宝等各个方位都很吹捧这个学校,它俨然成了电子商务的黄埔军校。
在这个大潮之下,王总也加入了电子商务的大军,他们寝室4个人,每人凑出了500块钱,要干一番大事业。干什么好呢?他们首先想到了杭州的丝绸,于是进货、开店、拍照、修图、铺货,满怀憧憬的等着旺旺上有人“叮咚”一下,但是,并没有……3个月后,四个小伙伴把货分了自己用,每人领了几十条真丝内裤,一直穿到毕业。王总说那种舒爽的感觉棒极了,跟什么都不穿一样,有种挣脱羁绊的自由。
第一家店关门之后,王总并没有气馁。寝室里有个同学的姑姑家里开厂,卖纸箱,常常有些库存的货,有的是印错字了,有的是做错型号了,按照以往的做法就是卖给收废品的。王总看到同学们发货都没有正儿八经的纸箱用,有的用鞋盒,有的用编织袋,那不如把姑姑家的纸箱弄过来卖给同学们。于是这门生意一下子很受欢迎了,他们把货运到教学楼的楼道里,每天在同学们发快递的时候去推销,发现销量很大,毛利很高。就这样,王总成了同学们中的明星创业者。
上周王总请我吃小龙虾,我们谈起了往事,王总不胜唏嘘,他说了一段话让我获益匪浅。他剥开一只小龙虾,跟我说:“这个小龙虾啊,你怎么看它干不干净呢?你看把肚子翻开,腿上不带黑色的东西,你再把背筋扯开,里面没有泥,太完美了,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干净的小龙虾”。我剥开一个一看,果然如此。话扯远了,王总直到毕业的时候也没想着靠卖纸箱能做多大,他2008年毕业之后回杭州找工作,发现别人开的工资真没有他卖货赚钱,郁闷之下就放弃了去别的公司当小白领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
他考察了当时的纸箱包装行业,基本上没有针对电商的制造商,这个行业特别传统,只服务于大型企业,一个批次没有几万个订单,纸箱厂根本没法开工生产,而电商企业,常常只需要订购几百个、几千个纸箱。找不到优秀的生产商,那我就自己生产,于是王总自己购买设备、租赁厂房,开启了个性化小批量制造纸箱的业务,而且王总还能提供增值服务,例如在纸箱上面印上“这个客户非常重要,请快递员微笑服务”。王总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批量越来越大,他就开始把一些订单分包给传统的纸箱厂去做,自己控制好标准和质量。因为纸箱的单价很低,物流成本较高,王总这种分包的方式无形中形成了全国分仓的网点模式,极大的降低了物流的成本。
深情的吃完一只小龙虾,王总接着说,“我的第二次爆发是因为跟对了天猫”。在淘宝网经验了3年之后,王总的小店一年也有上千万的销售额了。在天猫成立的时候,招商很困难,因为要抽佣金,要开发票,很多销量高的淘宝店都舍不得这些成本,抗拒加入天猫。王总敏锐的意识到以后淘宝的流量会大规模的导入到天猫,他第一个加入了进去,因为他经营的品类实在特殊,当时连类目都没有,把他随便丢入了家装家居类目,因为只有他一家,所有人搜索纸箱,第一个一定是他的商品。
“现在我一年发送几亿只纸箱,如果我在纸箱上打上广告,你觉得会怎么样?”王总又剥开一只小龙虾,“一个卖 iPhone 手机壳的商家,他的包装成本比商品本身还高,但是你知道的,他的客户很值钱。”
王总露出了他刚刚镶上去的烤瓷白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