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所有的线下活动

三代之治2----- 姬旦 #F140

发布日期:2018-11-02 01:25:00 +0000

旧文重发系列

【历史】三代之治 2----- 姬旦

儒家有所谓的“七圣人”。鸟生鱼汤鸡鸡鸡。

姬旦这个人,有多伟大,用怎么样的形容词都不过分。仅说一点,他写了一本书,名叫《易经》。

姬旦一辈子完成了二件大事:

1 )他写了《易经》

2 )他建立了分封制

3 )他创立了礼教(儒教)

姬旦顺便还做了几件小事:

4 )他建立了洛阳城

5 )他是鲁国的开国国君

姬旦一辈子只做错了一件事:                                                                                                                                                                            6)他没有排入《封神榜》

一)十兄弟

周文王一辈子有十个儿子,考发管旦蔡曹成霍康冉。

其中老大伯邑考,一直是世子嫡子。就是那个“面如冠玉”不受狐狸精妲己勾引的美男子。

姬昌起义之前,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和商中央政府闹得不愉快。姬昌本人在羑里被关了六年。伯邑考作为嫡长子,长期周旋在宫廷斡旋,最终牺牲在外交的最前线。

姬发作为老二,幸运地继承了王位。成了周武王。

牧野之战后,姬发留下老三,老五,老九,组成三个军团。驻守东方,防备商军团主力东返。

他自己回到了镐京,没多久就死了。权力落到了留守王庭的老四,姬旦手中。

老三管叔是个有勇无谋之辈。他一看,大哥死了转二哥,二哥死了转三哥,怎么到你老四手里去了?

于是周族内乱。三叔叔连同武庚,一同和姬旦打了三年仗。这些都是我们已知道的。

二)老狐狸

按照政治学的伦理,打天下的是真皇帝。军功最重。

周王朝的建立,其实真正是姬旦打下来的。是他完成了对东方的征服,作为军事领袖,他享有了巨大的威望和权力。

但正在姬旦征服三监,驻军商都,威望达到顶峰时。他受到了心腹间的匕首一击:

周成王宣布关闭函谷关。屯重兵镐京。并宣布姬旦不用回中央了。

姬旦在外面拼死拼活三五年。血流漂杵。总算打赢了。最后却是因为他离开中枢太久。中枢反而换了人,权力落到别人手中了!

众所周知,周成王登基只有三岁,现在也不过五六岁的样子。

那站在幕后的那个人是谁呢。

咳咳咳,是姜子牙。

“姜子牙八十遇文王”,这事估计是扯的。

只不过这人寿极长,故事也极长。换了三任皇帝都没死。

当年姬发叫姜子牙叫“仲父”。估计他年龄也不轻。可能和周文王同一数量级的。但他的寿命,实实在在是德川家康级的。政治寿命也是。

姜是族姓。一般是神农氏后裔。子是尊称,类似于德语中的“冯”。严格的说,他的名字就一个字:牙

分析当时的周王庭实力派。分为三派。一是周成王,二是领兵在外的姬旦,三是姜商召奭之类的大臣。

按照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一个大臣,无论你贡献了多大的功勋。君与臣之间的距离仍然是不可逆的。

姜子牙为西周灭商,立下了汗马功勋。但是帝王家事,封王封爵,吃香的喝辣的,还是没他份的。武王死后,周族的核心武力,还是要牢牢掌握在姬家人手里。

和小说里的不同,姜子牙并不是吃素的。

姬旦离朝三年。洛阳和长安相隔五百里。朝廷的事,他遥控不了这么多。宫廷的实权,就渐渐地落到了姜商,召奭的手里。

臣子干预帝王事,这是实打实的谋反!

召奭也姓姬。他是姬昌的同族。但没有血缘关系。相当于陕西带出来的老部下,老干部。召奭最后成了燕国的创始人。

但只要没有太祖的血脉,都是臣子。

召公和姜尚控制朝廷。周朝从一创立,皇帝就变成了傀儡。

当时,姜尚和召公发了一个文给姬旦。说我陕西你河南,您也别回来了。

50% vs 50% ,咱们把天下分了吧。

经过了一系列的外交协议。最终,姬旦在河南腹地驻留了下来。

在原本朝歌附近,他寻找了一块风水绝佳之处。“洛水之北”谓阳。这个新建的城市,九朝古都,掌握中国二千年,就是洛阳城。

按照外交协议,洛阳的规格为首都。也称东都,陪都。

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二个首都的政治局面。二都其实是分立的二个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从周成王开始到周幽王,西周三百年内,一个国王也没去过这个所谓的“东都”。

三)外臣

君尊臣卑。无论臣子立下多大的功劳,臣子所掌握的权力和财富,不到君王的1%,说来说去都是在为皇帝打工。

姬旦被驱逐的这段时间内,姜尚和召奭拼命地扩充自己的实力。从根本上讲,他们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并不想完全取代姬氏的势力自立。

毕竟,夏商周时代,朝廷的战力,还是以部落联盟同姓同族为主。

换了一个外人,周部落里的姬人未必会听你的命令。没有部落人口,你也就没有一切。

姜子牙的封地在山东。在黄河的尽头。

姬发的分封思想,和八百年以后的刘邦一模一样。异性王都在最遥远的边境。远至天涯海角的地方。

姜子牙的封地,沿着黄河一直走。临淄在遥远的尽头。甚至都不是周王朝控制的地盘。

一直到商纣的最后一年,商王朝的军队还在和齐人作战。姬发进攻朝歌时,甚至还要求齐夷派兵夹击商军。

姜子牙被封到了临淄,其实只不过周武王的一个口头承诺:“这块地以后就归你了,你在封地上的所有开拓我都予以承认”。

真的夺取和保留地盘,还得靠姜族人自己奋斗。

姜子牙和召奭控制了朝廷。二人一合计,说“兄弟啊,咱俩都不能都待在中枢啊。免得被人一锅端”。

而且,军队都是姬族人。毕竟也没有自己的武装。

于是商量下来的结果,召奭仍然留在镐京。姜子牙返回到了齐国他自己的封地。内外控制着周朝。

姜子牙带着他的部落,带上了他的族人。开始了极其辛苦的远征。

姜子牙刚到齐地的时候,条件极其艰苦。就象德川家康刚得到东海道时;他抵达临淄的第一年,刚建立起营地。就遭遇了四周野蛮人铺天盖地的围攻。东夷是绝对不会允许,在自己的田野中,有一座城堡出现的。

面对潮水大海一样的野蛮人进攻,姜子牙发挥了中国人特有的特色击,特色兵种,特色大招:“请客吃饭”!

姜子牙说,来的都是客。做人嘛,开心最重要。大家打打杀杀干什么。来,我煮碗面条给你吃。

于是姜族齐氏和野蛮人成了好朋友。姜子牙承诺“简化礼仪”。也就是不要求野蛮人叩拜诸侯。或许还要给野蛮人三鞠躬。

姜子牙的智慧,使得他迅速融入了齐地土著的信仰文化圈内。获得土人好感。从而站稳了脚跟。

姬发最初把齐地批发给姜子牙时,认为这是一块不毛之地。远在天涯海角,是断发纹身的蛮夷居住所在之地。

一丝微笑笼罩在了姜子牙的嘴角,“你玩我,我还玩你呢”。

姬发所不知道的,齐国的东方是大海。

在之后的整整几代人。齐国人倾尽所有的力量,不向西进,而戮力向东夺取土地。一直打通了大海,达到大海口。

“齐有海盐之利,富甲天下”。

姜太公老谋深算。齐国达到海岸之后,可以在浅滩上晒盐。

当时盐属于绝对的必需品,珍惜品,奢侈品。一件事物同时具备这三种品质,也是少见。

而且盐不易腐败,易于贩卖。齐国几乎是整个中国唯一能大量产盐的国家。

通过销售食盐,齐国获取了大量财富。实力急剧增加。从最初的一个很小的部落,一直成长成春秋战国时代的超级大国。

当周帝国姬家已经因为衰弱和贫穷奄奄一息的时候,太公望的部族,却成了真正的豪门。

四)余波

姬旦和姜尚,召奭达成了和平协议。在洛阳,兴建起了东都新城。

可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姜尚和召奭把平王握在手里。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优势。关键是他们可以出牌,可以搞新花样。而姬旦只能防守。

就好像支付宝和管理部门博弈,你是无论如何玩不过裁判员的。

过了不久,就在姜尚去到齐地之后不久。召公以平王的名义发了一条诏令:

“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到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管理权。

最初的意思,是成王占据镐京,姬旦占据洛阳。东方西方,大家各守一方,各拿50%做皇帝。

可是现在,成王的一道旨意一下。东方的五侯九伯,名义上的“管理权”,就全部被划给姜子牙了。

姬旦实际可以控制的地盘,就只剩下他手里小小的洛阳盆地一块。姜尚才成了东方之王。

这下子,姬旦彻底看不懂了。

这段日子,是姬旦人生中最低谷的日子。“挟天子以令诸侯”,除非你真下了心起兵造反。否则你就被人玩弄在股掌之上。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几年之后。

成王七年,周成王登基之时是三岁。如今他已经是一个十岁的少年了。按照古代的传统,完全可以培育第三代了。

成王亲政,王室的力量,终于登上了舞台。

成王上台之后四处一看,好呀,召奭和姜尚,一个在内一个在外,连“管理权”都夺去了,真的是无冕皇帝。

成王要亲政,拿回父亲的权力。但同在京城里面,他也不太好意思和召公翻脸。免得到时候孤注一掷,风险也还是有的。

成王算来算去,姬家的产业首先要保住。否则王权太弱,天下都快变成姓姜的了。

成王下的一步政治棋,就是召回了姬旦。作为执政。

成王和姬旦的协议是,经过了这么多年,你年纪也老了。天下的至尊位,我看你是不用指望了。

但怎么说,你还是我的叔叔。亲里亲,至少不能让姜召二家,把周天下的宗庙给篡了。

姬旦和周成王达成的协议。放弃了对王位的追逐。而担任周王朝的宰相。姬旦获得了巨大的荣誉,他被封为了鲁国的开国国君。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公”爵。

封地也是最大的。

鲁国此后在“十二诸侯”中获得了巨大的外交地位。鲁国虽然是公爵,但却可以使用天子的仪仗。诸国一般有礼仪上的排序,都以鲁国仲裁为准。

鲁的问题是,太重视文化了,太文明了,连孔丘都生在鲁国。不够“野蛮”。在战国后期不禁吃亏。最终文明而死。

周成王吞并了姬旦的军队,并入中央军。王室由此而强大。再也没有姜召的威胁。

召奭一族后来迁到蓟县(北京),就是燕国的始祖。

周成王统一了王权,而且他寿很长。周王朝在他的手里稳固,终于安定地传了八百年。周成王也是一个有名的贤王,周康之治号称:“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整件事唯一的bug,是姜子牙的“五侯九伯”管理权居然没有收回!

这导致了齐国姜家,有法理上征讨其他诸侯,“尊王攘夷”的权力。这也就是春秋时期,齐桓公作为第一个霸主崛起的契机。

五)易经

姬旦不是一个成功的野心家,他的心不够狠,手段不够黑。姬旦曾经有非常好的机会,掌握大量的军队。

但他始终不敢博浪一击,不敢豁出去拼命。这就注定了他不能做一个大帝和领袖,但很适合做一个最优良的宰相。从这点来说,他很象法国的大孔代。

姬旦做宰相的时候,总结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做了二件事。对私,他写了一本书总结《易经》。对公,他确定下了分封制。

《易经》这本书,目前在市面上并不难找到。翻开《易经》,第一句话是:

  • 元亨,利贞

  • 潜龙勿用

  •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或跃在渊,无咎

  •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亢龙有悔

  • 见群龙无首,吉

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对的,郭靖郭大侠的《降龙十八掌》就是这么来的。他最熟悉的一招“亢龙有悔”,然后就是“飞龙在天”。

易经的正确解释,在前一篇推荐苕木匠的《 易经正解 》中已经说过了。还没买的赶快去买,订购QQ号:605062871

今天人们说到《易经》,总说他是混沌神算之数。天机九五术数,奥妙无穷。

其实把易经联系到风水,是一种误解。

《易经》真正的意思,是教科书。“易”的象形文字,就是老师教书的意思。

在古代,并没有印刷系统,也没有课本。

别的小孩不上学,太子不上学可非同小可。所以太子一定要有太子少傅来教。

《易经》写下来的意义,是姬旦总结他的一生。觉得要写一些人生感悟下来。作为教科书,来传承经验和收获。

譬如说“利见大人”,其实说的是他爸姬昌遇见姜子牙的事情。意思就是只有找到这么NB的一个老狐狸做助手,龙才可以抬起头了(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中国的IB界,缺乏底蕴。《易经》人人都在念,土豪总爷们人手一册。可你要问,“易经是谁写的”,那可就答不上来了。

今日今日,这样的服务态度可是不够滴!

六)分封制

嫡长子承天子位。庶子为诸侯。

嫡子承诸侯位。庶子为卿大夫。

嫡子承卿大夫位。庶子为士。

嫡子承士,庶子为庶人。

因为一场内乱,周天下姬家的产业,差点被姜尚召奭篡夺而去。姬旦执掌相位之后,有了操纵整个文官系统的权力。痛定思痛,他决心做全面的行政改革。

其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分封制”。

以周天子为核心。他的第一个嫡长子,自动策立为太子。将来继承王位,而且无可争议。

天子的其余N个儿子,全算庶子。一律分封为诸侯国君。

诸侯国内同理。

第一个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君王位。

诸侯的其他儿子,自动转为“卿”。也就是高官。贵族们个个做官。

卿以下,第一个嫡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卿大夫”爵位。

其他的庶子,统统去做“士”。

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士不可不弘毅”。士就是贵族阶层的最低一级。相当于Knight或者Sir。

士的嫡长子,可以继承“士”的身份。

其余的庶子,就降为没名分的庶人了。

此令一出,整个西周朝廷顿时炸开了锅。只要是庶子,就是卿大夫。如此全面派糖,在历史上从未有过。

一瞬间,姬式宗族几乎个个都是紫带高管。如此大规模,高规格,高强度的封官授爵,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只发生过二次。

还有一次,发生在AD1644年,多尔衮入北京之际。

姬旦的分封制,使得姬姓宗族中,哪怕一个赶车的车夫,都成了诸侯国内三品高官。

这一场分封制,宛如十一级地震。彻底改变了中国之后二千年的历史进程。改变了华夏民族的人口结构。

改变了你我他中国人的祖宗。

本来《姬旦》这篇,重点就是想写“分封制”的政治分析。毫无意外的,我们又超篇幅了。

眼看本篇字数已经很多。不再赘述,就此截断。我们要再写第三篇:“分封”。

[email protected],2014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