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10-08 01:25:00 +0000
旧文重发系列
东方没有华尔街
#Y18
东方没有华尔街,也没有好莱坞。
上周末又去小少爷那儿看电视了。
女团节目播之前,小少爷说他们最近又上了新项目。
电视剧来的,金融口的主题,不多,总共才5集。
“华仔监制,TVB班底,张可颐吴镇宇,你的菜。”
我们就一集粤语、一集普通话,还一边刷着弹幕地看了两集。
嗯,《东方华尔街》。
小少爷问我看完什么感受。我知道 他想问的是:
“作为行业剧,专业梗玩得好不好?”
“影射香港的那段金融史有没有错,有没有露怯、尴尬?”
“某东的植入是不是时间长了点?”
“人设和选角讨不讨喜,感情戏自不自然,编剧结构紧不紧凑?”
……
但是最后 我跟他说的 ,只有一句话:
下一季别投、也少参与吧,如果有下一季的话。
这货不赚钱的。
其实早在五年前,日本出了《半泽直树》的时候。我们的同行就已经在翘首期盼,什么时候国内也能有自己的金融行业剧——有核心价值观,有夯实的业务底子,有不让人???的演技,服化道各个部门配合好,贴近点儿群众实际。不要因为金融行业带个“金”字儿,就恨不得剧里人人都A10起步。
要知道再往前数两年,某位才女花旦以这个行业为背景拍了一部扑街的国产电影,刚把尬得我们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呢。
这一等,就是五年。
如今终于等来了一个精雕细琢的“赔钱货”。
小少爷一脸困惑:
“最专业的班底做的,应该“出手就知有没有”呀、还能是赔钱货么?”
“你看我们描写金融大鳄,不是口出狂言承包鱼塘,只要安安静静地把他摆在一幅画前面就可以了。意境、韵味,你懂么?”
可不么, 专业部队的心里总是有这样的优越感。
曾经在影视圈,存在着两种物种:
香港人和“北方”人。
二者差距之大,是物种级的。
“合拍片”从有名正言顺的扶持政策开始算,有十几年了。刚开始有合拍片的时候,一个剧组里你能看到截然不同的两种工作场景:
年纪长的师父,身边跟着年轻学徒,学徒挨骂时低头哈腰, 但是出活儿准确、熟练, 基本能做到指哪儿打哪儿,与师父配合默契,做事自己“有感觉”,偶尔自己还能提点想法。
另一种是懒懒散散,走路移动都拖泥带水,安排什么指令句子长一点,就得重复两遍,还不能叠太多专业术语, 沟通效率低、出活儿磨蹭, 周身散发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气息。
谁是来自影视工业化发达已久的地方,一目了然。
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不到一千平的棚、空心假石、青灰布,就能拍出金庸武侠。
才知道搭一个“皇宫”两面墙,三间屋子足矣。
才知道常见的灯光效果、爆破,都有固定模板,熟练工布置起来分分钟搞定,都不需要反复测试。
才知道副导演除了吃烤鸭、拿回扣,竟可以把剧组上下如保姆般管得井井有条。
才知道7天拍一个电影,也能讲一个不差、起码完整的三段式警匪故事。
专业部队和民兵,不可同日而语。HONG KONG来的团队,比内地土老帽“高级”了整整一个身位。
早些年但凡有合拍,专题报道的主要态度都是“内地影人积极向香港学习”之类的话。
然而,现在的市场情况,河东河西你我都是清楚的,香港电影早就没了市场空间,审美话语权还勉强有一点点,但是赚钱效应完败内地,纯港片的生存空间几乎没有了。
反倒是内地市场崛起,原来一部片子以亿为单位,现在都得10亿起步才算登堂入室。
这些是多年来内地影人勤勤恳恳向香港人学习来的么?
是因为我们终于学会了如何面面俱到、把每个作品都打磨成艺术佳作了么?
恰恰不是。
专业性不值钱。
经济学理论、金融史100分的正确,不值钱。
以行业来看,碾压级的财富机会,从来就不是来自于“别人也做的东西,但是你做得更精致”。
“别做你精”的价值,也就是15%顶天了。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比如FMCG,利润率3%以下。哪怕你吐血三升,边际效益也是微乎其微。
但是碾压级的财富机会,指的是1000%,10000%。
问题出在哪儿了?
一时优势,一旦成为依赖,就变成后世枷锁。
香港影视衰退,就是因为早熟,模板流程老师父早早给你整理好了。
“如果我照着老师父的秘籍练就可以继承全真教了,我还干嘛跋山涉水冒着走火入魔的风险,去修炼玉女心经和降龙十八掌?我何苦?”
便宜掌门好做,但是只输一手——
蒙古兵进城,放一把火把道观整个烧光杀光,你还继承个什么?
正是因为在专业化、工业化上足够成熟,各个工种部门享受到了充分的安稳。所以香港影视界对外面的变化麻木大意了。
内地pc野蛮发展的时候,年轻的互联网大佬们还在论坛上挖空心思找盗版小电影资源。
高级的香港人想的是,登报骂盗版。
后来我们有了正版的视频网站,尝试各种长度的类型片、类型剧。
高级的香港人拿得出手的,依然是警匪动作和武侠。
等到内地人层出不穷地使出好用的圈钱招式,刷流量明星,各种翻拍抄袭,毁三观的霸道总裁玛丽苏、拜金女子图鉴,奇葩花招不绝如缕。
高级的香港人就只能开电影论坛,组团抱头痛哭,“他们还不就是暴发户多了,哼。”
实在熬不住了,骂完之后身体还是会很诚实地就“北上”,跟在大陆仔后面捡钱。
我们估测,等到影视行业彻底从“皮包公司资本腾挪就能几亿几亿地转移套现”到“终于磨成了FMCG拼体力吃饭”,香港的那一套“高级匠人秘籍”,应该还是有优势的。
由此看,其实机会非常公平,错过的财富总会在下一个半拍处等你和它击掌嘛。
调侃归调侃,我们感慨的是十几年过去了,在《东方华尔街》里看,高级的手艺依然在。
你看吴镇宇,烫着教授头(也不知是不是参考了洪老师的造型,如果是,那功夫真的下得很细了),眉里行间一举手一投足,依然是样板,都是“行活儿”。
但那又怎样呢?
小少爷前两天欢欣鼓舞跟我说:第三集播完了(相当于进度条完成60%),总播放量(算上花絮和预告)终于 破亿 啦!
为了给个横向参考,你们了解一下,去年《中国有嘻哈》播放当晚2小时之内,正片单集播放量1.2个亿。
随便换一个大幂幂的戏,播放到60%进程的话,都是 几十亿 的总播放量保底的。
Welcome,这里是一个宁愿给“女子图鉴”热度,也不愿意给行业精英剧热度的市场。用战术勤奋去打人家的战略高地,螳臂当车了。
没有人消费娱乐产品是为了给自己找不痛快的, 所以“龙傲天”,就是比“叶教授”受欢迎。
但是你怪不得屌丝品位差啊,不然你跟当年的香港专业部队有啥区别了?
只能怪,你这一回合,没找到“蛮荒市场”,没实施“野蛮行动”。
活该你不赚钱了就。
这番道理我终究是忍住了没跟小少爷展开来讲。
TVB老班底,捧个情怀面子。反正不会被人坑钱,TVB最会勒紧裤腰带省预算了。
当他问我:
为什么不赚钱啊?
我只能捧起他天真的脸说:
因为东方没有华尔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