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维度,带来全新观点,全新认知升级

历史文献证明,同治事变是一小撮极端穆斯林挑起的!

发布日期:2018-12-01 00:54:46 +0000

戳蓝字 “灼识新维度” 关注我们哦!



晚清沧海事(后记一)

历史文献证明

同治事变是一小撮极端穆斯林挑起的!

作者:罗马主义



在本书的发表过程中,有人不断的问我,你写的到底是小说还是历史?在这里我要负责的告诉大家,我写的是历史,用了纪实小说笔法写的历史。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遵循如下的原则:


第一,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有出处,也就是,必须要以前有人记载过这件事,要不就是我亲眼看到过这件事。


第二,所有的推论必须要有事实基础,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第三,补充的场景描述,必须要符合当时的相关记载,要有证据证明,这个场景的描述是合理的。


关于本书参考的资料范围,其实我在本文的第一篇序里, 《一个流传已久的谎言》 后面,就有附录,可能有很多读者没有注意到,这里我就再罗列一次。

主要参看的书籍

《剑桥中国史》 费正清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范文澜 人民出版社

《清史稿》  赵尔巽  中华书局

《清实录》  中华书局

《清圣祖实录》中华书局

《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

《清穆宗实录》中华书局

《清德宗实录》中华书局

《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英 伶俐 上海古籍出版社。

《筹办夷务始末》 文海出版社

《北华捷报》

《西学东渐记》容闳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关税沿革史》英 莱特 三联书店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

《太平天国火炮研究》郭存孝

《太平天国史料译丛》王崇武,黎世清编译 神州国光社

《上海法租界史》法 梅朋 傅立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李文忠公全集》

《曾文正公全集》

《左宗棠年谱》罗正均 长沙岳麓书社。

《左文襄公全集》台湾文海出版社。

《左宗棠传》美W L 贝尔斯北京紫云文心图书管理有限公司。

《左宗棠全传》 秦翰才 中华书局。

《张文襄公全集》文海出版社。

《骆秉章奏稿》

《丁文诚公遗集》

《岑襄公遗集》

《李鸿章全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刘壮肃公奏议》

《太平天国文选》罗尔刚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秀成自述原稿注》罗尔刚 中华书局。

《平定关陇记略》易孔昭 胡孚骏 刘然亮 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

《义和团史料续编》中华书局。

《平回志》杨毓秀 北京出版社。

《甘宁青史略正编》慕寿祺 天津古籍出版社

《中国近代历史纪念》吴忠礼 宁夏人民出版社。

《绿营兵志》罗尔纲,中华书局

《新疆图志》袁大化修

《清季武卫军考述》任恒俊

《湘军志》王闿运 上海古籍出版社。

《固原县志》宁夏人民出版社。

《清末西北回民之反清运动》 高文远,宁夏人民出版社。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奕诉 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文清公日记》 李棠阶

《御制平定朔漠纪略》

《清朝文献通考》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清代宫史丛谈》紫禁城出版社。

《英国与世界》 紫禁城出版社。

《清代画院》紫禁城出版社。

《和卓传》穆罕默德 萨迪克 喀什格里。

《俄国人在中亚》

《叶尔羌汗国史纲》

《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陈惠生,新疆人民出版社。

《伊斯兰教苏菲神秘主义》金宜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大霍加传》

《阿帕克和卓传》

《18-19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日佐口透 新疆人民出版社。

《伊斯兰教在中亚》英文

《西域和卓家族研究》刘正寅 魏良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法海战》陈悦 台海出版社。

《中国伊斯兰教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

《淮军志》王尔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淮军史》樊百川 四川人民出版社。

《晚清兵制》罗尔纲 中华书局。

《德国克虏伯与中国的近代化》德 乔伟 天津古籍出版社。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史远芹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清季的洋务新政》樊百川。

《第二次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

《1895-1912年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拉尔夫尔 鲍威尔。中华书局。

《中国近代海军史》程志发 解放军出版社。

《十九世纪的德国与中国》德 施丢克尔 三联书店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资料》

《清季外交史料》王彦威 王亮台湾文海出版社。

《江南制造局记》魏公允,文海出版社。

《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火器史》王兆春,军事科学出版社。

《英国在华外交》 英 威妥玛 商务印书馆

《武器和战争的演变》T N 杜普伊军事科学出版社。

《日清战争》日 藤村道生。

《血证-甲午战争亲历记》日龟井兹明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诸马军阀与西北穆斯林社会》徐宪隆 宁夏黄河数字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民族史》王钟涵 武汉大学出版社。

《太平天国》美 史景迁 北京理想国时代文化有限公司。

《回民起义》白寿彝 神州国光社。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杨天宏 四川人民出版社

《教案与晚清社会》 赵树好 中国文联出版社。

《义和团史料》中华书局。

《在中国发现历史》美 柯文 中华书局。

《中国厘金史》罗玉东。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故宫博物院。

《曾胡治兵语录》巴蜀出版社。

《捻军史料丛刊》商务印书馆。

《中国军事经济史》王其坤 解放军出版社。

《八国联军在天津》齐鲁书社。

《清朝的财政经济政策》日 百濑弘 郑永昌译

《清咸,同时期的财政》

《光绪朝东华录》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美 马士 三联书店。

《中国关税沿革史》英 莱特

《同治中兴》美 芮玛丽 房德林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人口》

《中国移民史》葛剑雄 福建人民出版社。

《心灵史》张承志 湖南文艺出版社


剩下的一种情况,就是我亲自去各地的博物馆考证过的,收集到的一手资料,特别一些国内不太重视的问题,比如关于清军是否使用机枪的问题,曾经用过的各种装备的问题,还有一些国内不准公开讨论的问题,特别是东突问题的由来,各方的看法等等。


除了国内的一些博物馆和图书馆,我还特地专程前往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地的博物馆考证过,以前也去过土耳其,为了搞清楚中日之间的历次战争,我甚至还专门去了靖国神社的博物馆,看看日本人是怎么描述这几场战争的。


在日本靖国神社了解甲午战争的细节


被日本俘获的清军克虏伯120毫米要塞炮,射程5.6公里,已经相当的先进。

美国春田兵工厂博物馆



美国春田兵工厂博物馆里,被八国联军缴获的清军诺菲尔德机枪


亲自去博物馆,了解中国内战中的主要武器性能


写这本书最难的地方,不是在于朝廷做了什么,清朝的官员做了什么,相关的史料汗牛充栋,只是需要把它们串起来就可以了。


难点在于,要搞清楚穆斯林到底干了些什么?这是很不容易。因为当时大部分穆斯林,用波斯文和阿拉伯文记载他们的历史,所以我很难找到,找到了也看不懂。


而关于他们的中文记述,清代史料都是寥寥数笔,较为详细的,大部分是民国和解放以后的,但也不够详细尽。


但是要写好这本书,搞清楚他们在干什么,却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写作本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做一个破案工作。因为我现在能找到的关于穆斯林方面的记述,都是零零碎碎,互相矛盾的,如何搞清当事人的动机和目的,就必须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合理去推测。


可是怎样推测才是合理的呢?我认为,这就像破一件谋杀案一样,首先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证,比如说一个人是否有罪,那就要看看凶器上的指纹是不是他的,有没有人看到他出现在现场?他的衣服上有没有受害人的血迹?他有没有杀人动机?


这些对我来说,就是我用来推断的基础情节,必须是学界已经有记载的,被公开发表过的,我把它称之为证据。


如果一个人被别人看见,曾经出现在现场,凶器上又有他的指纹,他的衣物上又有受害人的血迹,而且他还有杀人动机,那么我们是十拿九稳的,就可以认定他就是杀人犯。


所以我写的这本书,就是以这样的态度,来研究历史的,比如说我为什么讲,同治年间,西北穆斯林叛乱是有预谋的,就是因为我找到了这样的证据。


(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我尽量的在后面的引用中,选择现成的论文来作为证据,这些都是其他人提炼过的精华,最重要的是,大家可以在网上搜到,方便验证。

实在没办法的,我才告诉你是从哪本书来的,因为我看过的很多书,大家可能找不着,其中有很多只有图书馆才有,而且不是普通的图书馆,要大学的图书馆才有,特别是一些古籍。)


首先,我根据林荃先生的《杜文秀京控时间考》这篇论文,搞清楚了杜文秀为什么要去北京告状?杜文秀什么时候去北京告状?杜文秀告状最后的结果。


然后又参考荆德新先生的论文,《关于杜文秀身世的几个问题》,了解他的基本背景,是一个半汉化的秀才,在社会上的地位较高,和普通穆斯林联系很少。


再根据云南大学袁平的研究生论文《滇事述闻校注》,发现在《滇事述闻》这本由清末大理人李玉振写的书中,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云南穆斯林起义的诱因,“汉回互斗”,是由来自外地的穆斯林挑动,裹挟本地穆斯林,最后酿成大乱的,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然后我想起了新教教徒,张承志在《心灵史》中的一段描述,“从进入十九世纪这场巨大的沧桑之变开始,云南热依斯便不断派人向金积堡十三太爷马化龙处请求口唤,争取协调——东沟热依斯与大理元帅杜文秀曾派纳尚邦赴宁夏,但纳尚邦只能就地参加了穆生花的义军。”


马长寿主编的,《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马辰撰的《马化龙反清散闻纪实》,也都记载了这件事,按照后两者的说法,纳尚邦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了一群精通武术的人来的。


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这段记述非常的诡异,首先我们知道杜文秀是老教教徒,马化龙是新教教主,为什么杜文秀要派纳尚邦,带着一群人,千里迢迢的来拜会一个教派不同的人,讨论叛乱的事情?


为什么他不去找同为老教的马桂源,马占鳌或者其他人呢?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们之前互不相识,他怎么敢千里迢迢的跑到别人家里,漫无目的的去敲别人的门,让别人去造反呢?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


而且文中提到了,他们不断的要求协调,他们要协调的什么事呢?我们现在都知道,是造反!这显然不是两个陌生人之间,甚至关系一般的人之间,会进行的交流。


所以合理的解释只能有一个,他们之前就有联络,而且关系非常密切,否则就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


可是他们怎么联络得上呢?那么根据现有的证据,我们可以做出两个推测:


一个是通过云南东沟的新教支派,另一个则是通过北京齐化门外的新教阿訇金爷,我们也是通过张承志的《心灵史》,知道有这样一号人,埋伏在北京。


那么这两个推测,哪一个更合理呢?


我们通过之前的,荆德新先生介绍杜文秀身世的论文知道,杜文秀是一个被半汉化的秀才,一开始并不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热衷于功名,对宗教没什么感情。


而东沟的新教支派,在云南是一个异类,通过张承志《心灵史》的介绍,我们知道,他们实际上和云南其他的穆斯林教派,是非常隔绝封闭的,基本上属于一个半秘密的团体。


那么杜文秀作为一个读书人,秀才,和东沟的穆斯林新教徒,一群农民,双方的社会经济地位悬殊,所以杜文秀在上京告状之前,他们可能会是朋友吗?会在一起密谋造反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按照福尔摩斯的说法:“除去一切不可能,剩下的线索,即使再离奇,也必然是事实”。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杜文秀在北京,通过金爷和新教接上了头,这个推断,在逻辑上也是说得通的。


首先杜文秀前往北京告御状,肯定要投靠穆斯林群体,而且由于他们特殊的饮食习惯,自然而然的,也会经常前往穆斯林聚集的地区,而北京的穆斯林人数并不多,所以自然而然的,他们两个,作为穆斯林的上层人士,肯定会知道彼此。


其次,杜文秀在北京待了非常长的时间,如果没有人帮助他,首先语言沟通就成问题,其次,清末官场之黑暗,如果没有人帮他,就凭他人生地不熟的,怎么可能,会最终能够打赢了一场民告官的官司,而且告的都是省级干部?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的一点是,杜文秀回去以后,突然变成了一个宗教狂热分子,按理说朝廷给他昭雪了,他应该感激戴德才是,但是他没有,显然他受到了某种蛊惑。


而且根据《滇事述闻》中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导致云南穆斯林叛乱的导火索,是由外地穆斯林挑起的“汉回冲突”,当时的交通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那么,那些外地穆斯林为什么要来云南搞事呢?而且为什么最后全成了杜文秀的帮手?


所以,在这些证据面前,我就做出了一个推断,杜文秀在北京的时候,认识了新教的阿訇金爷,和宁夏的马化龙建立了联系,改变了世界观。


然后回到云南以后,马化龙派西北的穆斯林教徒,协助杜文秀在云南发动了叛乱,所以杜文秀才能派人去和马化龙讨论,如何开展西北的穆斯林叛乱。


除此之外,我们没法解释,为什么杜文秀会派人,去和一个千里之外,八竿子打不到的人,讨论西北叛乱的问题。


实际上做出这样的判断,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证据,我读了很多和杜文秀云南叛乱相关的论文,比如兰州大学肖娜的研究生论文,《杜文秀起义研究》,楚雄师专学报,张学仁,姚国梁的《马复初“降清”辨》,丁则民翻译的《云南回民起义史料》……


这些文章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杜文秀的突然崛起语言不详,要知道,云南的其他反清势力,他们的力量都有明确的出处,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马德新是云南的宗教首领,穆斯林大V,马现是武生出身,职业军人,团练首领,但是起义爆发的时候,他们的规模都不如杜文秀。


要知道,杜文秀并不是什么教派领袖,也不是什么雄踞一方的大地主,或者是地方黑恶势力,他只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脱离劳动人民的酸秀才而已!


那么,他是怎么突然之间,手下就出现了一大批马仔,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云南最强大的一支反叛力量?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从现有的资料上来看,杜文秀从来都没有亲自统兵打仗过,那么,初期他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面对这么多的无法解释,只有根据《滇事述闻》的记载,我们可以合理的得出,他得到了外来力量的支援,而这个力量,只可能是马化龙派来的,因为从后来杜文秀专程派那纳尚邦去找马化龙来看,他两个人的关系非同寻常。


而且通过研究白彦虎和其他叛乱首领,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证明,这起全国范围内的穆斯林叛乱,是有预谋的,前面关于马化龙,杜文秀的推断是合理的。


根据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李虎,王新盛的《白彦虎籍贯辩证》这篇论文,里面提到了白彦虎可能的各种出生地,以及早年的生活经历。


对于他出生在哪里,其实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是他的早年生活经历。


文章里提到了一种说法,是学界比较认可的,就是白彦虎的父亲,先在陕西城固做官,然后又到了西安府,接着到了北京,白彦虎自幼就跟着父亲到处做官,没有在老家呆过。


1859年,西北穆斯林叛乱爆发前三年,19岁的白彦虎,就在北京的一个教区做了阿訇,从这一点来说,他和北京的另一个阿訇金爷肯定是认识的,因为北京的穆斯林群体,就那么一点儿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他和家人一起逃回了陕西然后就主动参加清军,接着开赴安庆战场。


而根据民国早期的轶史小说,柴小梵的《梵天庐丛录》里记载,西北穆斯林曾主动去和太平军联络,请他们发动西征。


而巧合的是,就在陈玉成下定决心西征以后,白彦虎他带着十几个亲兵,立刻离开了前线,回到了陕西,而这个时间点,不由得不让人怀疑。


接下来他做的事情,就让人更看不明白了。根据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李虎,王新盛的《白彦虎籍贯辩证》这篇论文中描述,他和亲兵秘密化妆成老百姓,然后和各方联络,说是要组织秦军,类似于湘军那种,当时的清朝政府,鼓励各地建立这种军队。


请问他作为朝廷的公务员,有什么必要,非得化装成老百姓,才敢和别人见面?既然要组织秦军,帮助朝廷作战,为什么不大张旗鼓的宣传呢?不然怎么招得到人呢?


至于又为什么要去侦察陕西的地形,就更加奇怪了,作为朝廷的公务员,军事干部,他完全可以大摇大摆的,四处去观察地形,有什么必要非得化装成老百姓,怕被别人知道呢?


奇怪的时间,奇怪的举动,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再来看一个证据,根据白寿彝先生写的《回民起义》卷三中记载,领导陕西穆斯林叛乱的最重要的两个首领,任五和郝明堂,恰好在咸丰七年八年,参加了杜文秀发动的云南叛乱。


这说明,《滇事叙闻》里的记载,并不是孤证,大量西北穆斯林去云南挑起叛乱,是铁一样的事实。


而且反过来说明,杜文秀派来协调西北穆斯林叛乱的,不止有纳尚邦,郝明堂和任五,显然也有重大嫌疑,特别是郝明堂,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他回来的目的,就是宣传杜永文秀的起义,策划西北穆斯林的叛乱。


根据《回族研究》这本杂志里,刊登的韩敏的文章,《董志原18营元帅事迹考》里,明确提到,郝明堂是今天大荔县人,从云南回到陕西以后,四处宣扬杜文秀的起义。


而且这篇文章中还强调,打响陕西穆斯林叛乱第一枪的,恰好就是郝明堂率领的大荔县穆斯林,发动叛乱的日子是同治元年4月25日。


而且文章中还记载,在同一天,另一支同时发动叛乱的,恰好也是同为云南回来的任五率领的苍头穆斯林,而这支部队的另一个首领洪兴,根据白寿彝先生的《回民起义》卷四记载,他和陈玉成派出的太平天国西征军之间,一直有秘密的联络。


另外,同样根据这本书记载,洪兴和白彦虎一样,在清军服役,在西北穆斯林爆发叛乱的时候,他两个都是以现役军人身份参加暴乱的,而且在同一个地区起事,说明他俩关系密切。


因此,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白彦虎,他显然和太平军也有联系,至少是一个知情人,所以,他为什么在太平军决定西征的时候回来?显然就有了答案。


同样,根据白寿彝先生的《回民起义》卷三记载,导致西北汉穆全面对立的导火索事件,恰恰也是参加过杜文秀叛乱,从云南回来的任五做的。


根据这本书的记载,那年的6月4日,陕西帮办团练大臣张芾,率领一大群汉回官绅,前去招抚叛乱的穆斯林的时候,任五得知了他们途径临潼的时候,下榻在当地知县提供的馆舍里。


然后任五赶到,将他们全部绑架劫走,9日,将张芾和其他官员一起,在一个河滩上,把他们残酷肢解杀害。


这件事情造成了双方矛盾激化,从此叛乱变成了无可挽回,导致陕西全境的穆斯林都被迫参与了叛乱。


而做这个事的人,恰好又是参加过杜文秀起义,从云南回来的任五。


好了,掌握了这么多证据以后,让我们来像警察破案一样,把这些嫌疑犯,全部画在一个图板上,再把他们的关系串起来,就可以来验证一下,我在书里写的结论,西北穆斯林大叛乱,到底是不是一场精心准备,有计划,有预谋的分裂活动。



而且我还要提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根据《续修陕西省通志稿》记载,左宗棠曾经说过:“通计陕回七八十万,存者除白彦虎股尚有两千有奇,此外安插甘境内者,不过6万有余而已。”


根据秦翰才《左文襄公在西北》记载,也认为陕西穆斯林人数在七八十万左右。


但是这个数字,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偏小,根据美国学者何炳棣在《1368-1935中国人口研究》中提到,到了1850年,陕西的人口在1200万左右。


根据《秦陇回务纪略》中提到,陕西汉人和穆斯林的比例是7:3,穆斯林的人口数,应该远远高过左宗棠的估计,或者有可能,左宗棠说的是逃往甘肃的穆斯林。


而且根据马光启《陕西回教概况》,认为陕西穆斯林人口应该在100万左右,其他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下限是120万,上限是170万,这是陕西全省的穆斯林数量。


根据陕西师范大学符晓洁的论文《试论同治陕西回民事变的影响》中提到,穆斯林叛乱爆发以后,关中人口大约损失了45.8%,关中以西大约为23.3%,陕南地区大约为26.6%。


根据曹树基先生在《中国人口史》第五卷里说,陕西地区,不包括陕北,总计减少人口416万。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在穆斯林最早发动叛乱的关中地区,人口损失最大,达到了45.8%,而多隆阿进军陕西以后,逃往甘肃的陕西穆斯林在40到70万之间。


而在陕西损失的人口总数里,扣除穆斯林人口,扣除逃往甘肃的人口,在陕西境内,汉族和穆斯林的损失比例,大概是4:1左右。


而且我们还要注意一个问题,根据清军将领雷正绾所著的《多忠勇公勤劳录》里的记载,大部分陕西穆斯林,都是在多隆阿军到达以后,才开始有重大损失的,在之前的汉穆对杀中,他们损失很小。


如果这样说来,根据前面的文献记载,我们可以确定,在关中地区,至少有上百万汉人,在穆斯林叛乱初期被杀,而穆斯林方面几乎没有损失。


这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了?如果双方都没有准备,或者按照某些人的说法,是汉族发动了对穆斯林的清洗,穆斯林被迫反抗,那么请问,人口占绝对优势的汉族,为什么会损失这么大?


而且根据现在所有的历史资料记载,陕西的穆斯林发动叛乱以后,迅速的占领了关中绝大多数地区,处于绝对的战术优势,这个我就不用给你举例,具体是从哪一篇文章上看到的,因为你能找到的所有书籍和文章上,都是这么写的。


它们都记载了一个明确的事实,拥有政权,拥有绝对人口优势,同时也拥有正规军和大量团练的满汉民族,在陕西爆发穆斯林叛乱以后,很快就处于孤立无援,任人宰杀的地位,所以,清政府才被迫先后调胜保和多隆阿入陕支援。


请问,如果这只是一场偶发事件,或者穆斯林只是被迫自卫,没有预谋的话,这合理吗?当然,如果你非要说,每个穆斯林都修炼过《葵花宝典》,人人都是东方不败,那我们就没法讨论了。


所以,大家可以看得出,从现有的历史记载中搜集的证据,得出本书中的所有结论,其实是易如反掌的——那就是,西北穆斯林大叛乱,是少数极端穆斯林,经过长期酝酿,精心策划,突然发动的一场暴恐袭击。


至于为什么,让我这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居然成了第一个把这件事说清楚的人,实在是让人不明觉厉,大概是很多历史研究工作者,由于种种原因,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吧。


当然,我们要强调一下,今天的穆斯林,和150多年前的穆斯林,有着本质性的不同,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绝大部分都是爱党爱国的,而我们在这本书里,说的都是清朝的事,所以请大家不要过分敏感。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对,你也可以像我一样,从历史记载中,找出证据,来驳斥我的说法,大家都可以探讨,千万不要给我扣帽子。


其实,搞清楚这一段历史的来龙去脉,知道事件的真相,并不是为了挑起民族冲突或者宗教冲突,反而是让大家知道,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搞分裂搞内斗,双方都会是受害者,而且一定是非常惨烈的伤痛。


你看,搞分裂的结果是,单说陕西一个省,不包括陕北,就死了416万人,如果算上陕北,一共死了470万人。(根据延安大学胡珍的论文《论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对陕北人口结构的影响》中指出,陕北死了五十万人左右。)


而陕西穆斯林按中间数120万算的话,按照左宗棠的说法,最后只剩下了6万人,也死了上百万人,所以,在这场战争中,没有赢家,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警钟长鸣。


下一篇后记,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拿给大家,因为我在收集以前大家给我的留言,争取尽可能的对每一个问题,都做一个回答,这个工作比较繁琐,有很多要去图书馆翻书,估计需要两到三周左右。


如果觉得本文可读的话,请帮助分享到朋友圈,谢谢大家。

备用号

以防失联,请关注以下微信号

·灼识熔接机·


晚清沧海事系列文章



·END·

灼识新维度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维度

带来全新观点,全新认知升级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 / 广告 /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了解及 购买灼识熔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