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4-29 10:30:00 +0000
清华大学建校107周年。
说来算不上多大的庆典。但恰恰是我们本科毕业20周年。感谢微信啊,东拉西扯国内国外的同学们都能拉到一个群里,很多很久失去联系的同学通过微信重新建立了链接,这次20周年聚会,呼啦啦的居然回来了一多半的同学。从北美,从欧洲,风尘仆仆,齐聚清华园。
很多老同学都是20年没见了,一高兴就喝多了点。
但煽情啥的,我这里就不写了,写点不那么煽情的。
1、我们同班,同系这一届的同学没什么大出息,没出过什么国家领导人,没出过什么创业大佬,投资巨牛什么的,实话实说,都比较老实的那种人,还算混的比较普通。但基本上中产之上是有保障的,在大城市有两三套房子的不在少数,在巨头(中国或美国的)做技术专家,技术中层的属于常态。做的好的大概能到巨头准高管,创业把公司带到新三板,差一点的最少也是个team leader。如果按照不那么高的标准来说,低欲望下的财务自由的也有几个。
我们同学大部分入学的时候家庭环境都不是很好,那个年代,来自农村的孩子家里都比较贫穷,稍微好点的也就是城市工薪阶层子女,就已经算是同学里比较富裕的。和上一辈相比,无论从收入还是从事业上基本上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改变了。当然也有个别的家庭本身条件就比较好的。
所以知识改变命运这个词,在我们那个年代,其实体会是蛮深的。
这些年很多毒鸡汤所谓读书无用论,所谓读名校找不到工作的新闻,其实正因为罕见才是新闻,至少从我的感受看,我的大学同学平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应该在整个社会里属于相当高的阶层,虽然到不了最顶端。
2、虽然我们专业不是IT相关专业,但从事IT相关的人比例还是最高的,而其他从事金融,法律的也都有不少,而且他们在相关领域的成就和地位也都挺高的,可以说在职场发展中的跨度是非常大的。
如果你有善于学习的能力,没有必要把自己局限在特定的专业和领域。
最重要的是保持学习的能力,不要太早给自己设置限制。
3、最近这些年各种中年危机论非常盛行,很多人觉得到了中年,技术人才可能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但我这边有不少同学都是在40岁之后,拿到了互联网巨头非常好的技术管理或技术专家职位。
40岁仍然可以去互联网巨头获得技术专家的职位,这里的关键是,你在中年危机来临之前,要尽可能站在足够高的位置上。你的经验和技能的积累仍然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如果你还停留在很底层的螺丝钉或者是基础程序员,那么显然雇主更愿意雇佣年轻人。
4、也有老同学问我,现在有点跟不上形势,对新的一些东西不是很了解,对未来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担心。
那我一直强调的是三点
第一,视野
还是要看到新的东西,能多了解一些不同领域的发展,知道产业的方向在哪里。
保持年轻心态,多跟年轻人交朋友。
第二,影响力
这个我以前强调过很多次,乐于分享,并通过分享不断提高。
第三,适度投资
投资优秀的人才。
在行业内投资优秀的年轻人和优秀的成长项目。
适度资产配置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产品。
我个人觉得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和一定社会地位的中年人来说,以上三点还是很有意义的。
最后,关于名校的话题,多啰嗦几句
1、名校学历不能说一定多有用,但毕竟证明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2、确实有很多优秀人才并没有名校学历,中国互联网见证了草根崛起,有时候,名校背景往往容易选择性忽视一些草根和底层的信息和价值。我当年也犯过这样的错误,错过了不少机会。
3、不论是不是名校毕业,我所认识的优秀创业者和优秀的技术大牛,都非常善于学习,而且非常投入的学习。
也就是你无论是不是有好的学历背景,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都是你职场前进的关键。
4、即便是所谓名校背景,人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有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有踏实做事的也有忽悠的。
清华毕业的人就要无条件支持清华毕业的人么?我觉得这样很扯。
方兴东这样的我觉得根本不可理喻。
王小川也许技术上是天才,智商比我高很多,但我从来没觉得搜狗有什么价值可言,如果不是当年捡了马占凯做了搜狗输入法还算不错,在我眼里搜狗真的一无是处,产品和运营节操都是非常低劣的。
我很不喜欢被标签化,支持值得支持的人,帮助值得帮助的人,至于是不是校友,是不是老同事,不是判断人和事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