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8-17 15:16:59 +0000
割不完的韭菜 这篇文章算是半爆发了吧,好歹是5万+了,两天增加订阅1500+。其中有一句话列在这里引述一下
这个世界其实也是公平的,有什么消费者,就有什么商业模式。
我以前讲过,做商业不是做道德楷模,坚守底线就是好人,在流行的赚钱套利模式里,有几种,看上去很low,其实我还是觉得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主播打赏,虽然充满了言语套路,但实话说,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主播也没说你打赏了马上就能财务自由,也没说你打赏了身体各种顽疾就能康复如初,在这种情况下,我倒不觉得这事算是割韭菜。
小黄文付费阅读,逻辑同上。
淘宝优惠券,占便宜心理人皆有之,别卖假货,别虚假宣传产品特性和功能,就没问题。当然,我知道这里涉及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微信对这个干扰社交网络,骚扰微信社交平台很忌讳,从社交网络平台来说,微信有他的道理,但从优惠券本身来说,并不存在这个问题,是其利益链条上衍生的推广途径问题比较大,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不展开讨论。
我对这种营销活动判定的度是什么呢,我解释一下。
为什么有的事情我说是割韭菜,有些我认为不是。
关键在于你在宣传这个事情,用户付费目标预期和真实目标,是否存在很大的差异。
比如说用户花钱是想泡妞,但真实是遭遇陷阱被坑。
比如说用户花钱是为了身体健康,疾病康复,真实情况其实就是安慰剂,甚至因此耽误正规治疗。
比如说用户花钱是为了发财,真实情况是人家靠你花钱发财,甚至把你本钱骗光。
比如说用户想占便宜买好东西,结果发现根本买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或者买到的实际上根本不值。
这些都是明显的付费预期与结果显著不一致。
直播主播虽然也有一些玩暧昧吸金的技巧,可能会挑战用户预期,但第一,并不是所有主播都是靠暧昧吸金,比如游戏主播,比如一些表演主播,还是靠自己的一些技能和特点获得认可和支持;第二,玩暧昧的付费群体里,大部分支持者也是满足于暧昧带来的体验,预期错位的在直播付费这个用户群体里,虽然有,但并不是主流情况。
之前说单页电商一波流,用户花钱是以为捡了大便宜,真实情况要不产品可用性很差,要不就是质量极低,跟本达不到其宣传的效果。
淘宝优惠券说来,其实也有让你以为占便宜的效果,但真实情况是,大部分情况下,至少这个店家持续运营,还是要一些口碑的,淘宝本身也是要维护自己平台口碑的,跟一波流的电商操盘者对比来说,商品价值与价格的符合度还是要高很多。
可供对比的事实,单页电商一波流的玩法是洗用户,用户洗过一茬后,转化率急剧下跌,然后换品类,换马甲洗。而优惠券,持续消费还是很多的。
罗嗦半天,才引入主题,我说这些,有些商业途径,有些收入模式,我觉得,虽然感觉很low,但是我还是能接受的,可是问题来了,能接受是一回事,却做不来,为啥做不来,对这里的用户行为,消费方式,完全理解不来。
最近跟创业者聊天,越来越觉得自己完全不接地气,昨天我跟朋友聊淘宝优惠券话题,我对这个市场空间规模完全没概念,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谁给我发过优惠券,于是我主动要求对方,给我拉进一个淘宝优惠券的发放群,别说,里面全是女生。我真是无法理解这种群是为什么会存在的,大家都不说话,每天有机器人发上百条优惠券,但是人家就是有成交,有转化。我熟悉的群里,如果有任何发一条类似的广告,要不被群主踢掉,要不我忍受不了直接退群,然而这样的群,我就观察,没人退群,也没人回复,也没人感谢,啥都没有,只有发红包的时候看到有领取记录,证明群里人是活的,而且红包每个都只有几分而已,如果不是为了观察这个事情,我找不到任何留在这个群里的理由。
很多行为我都是无法理解的,前天创业者给我讲解三四线城市乡镇正在红火的房卡模式棋牌游戏也是,很多用户行为特征完全在我的世界观之外。
当然,还有很多读者提过的快手,我知道数据,快手火的不得了,厉害的不得了,比其他任何知名直播平台都要大差不多一个数量级左右,但我仍然无法理解其用户行为,其用户的参与和付费动机。
15年前,很多互联网大佬和领袖人物,都看不懂hao123,我不敢说我一定懂,但我比他们看得还是明白一点,认识的多一些。但现在,对这些新玩意,我真是完全无法理解,别人跟我提及相关产业的时候,每个数字都在突破我的常识。
我以前讲过,逻辑的前提是基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果世界观和价值观完全不同,你用你的逻辑去思考他们的行为,肯定是无法理顺的,他们的行为动机,必须建立在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上,才能用逻辑去理解。
所以,这就是今天的主题,用户画像。
一个产品的运营定位,用户是谁,他们的属性是什么,他们的世界观是什么,他们的价值观是什么。他们的行为动机,消费决策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都是产品设计之前就要考虑清楚的。冯爷说过,不要用我以为,我观察身边的人,来做互联网产品的判定。中国的人群,真的是分了非常多的层次。甚至你用简单的标签也很难分拆出来,你说95后是个标签,但95后也存在泾渭分明的不同群体,你问我怎么分,我怎么知道,但我知道,肯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乡镇;都存在差异。而即便同属于一类,北方和南方,通常也存在差异;教育背景差异,家庭背景差异,等等等等。
大部分互联网从业者集中在一线城市,大部分互联网巨头的员工和负责人都是名校背景,精英阶层,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所以很多三四线城市的诉求往往被一些草根创业者所挖掘,所转化。我们一直认为,各个互联网巨头在虚心学习,互联网的理念也越来越普及,这种鸿沟会越来越小,世界越来越平,但现实,真的不是。
所以很多闷声发财的东西,依然是游离于巨头视野之外,游离于精英视野之外,游离于评论家视野之外,是的,有些就是割韭菜,他们也是非常善于做用户人群画像,如果抛开割韭菜这个目的,只看他们的营销策划能力和用户分析能力,不能不说很值得我们学习。
但也有一些,虽然用我们的世界观来看,很low,然而我觉得其商业逻辑是可行的,也是,你不能阻止用户自己很low但很开心去付费。这些事情,更要认真去研究,去学习。
包括一些公众号的营销案例,也不断刺激我的世界观。
今天没有特别的干货,因为我自己也还没能跳出自己的巢窟。
我说个例子吧,当年汪华老师分享的,某个互联网上市公司老板,创业的时候,每天跑到工厂门口,跟农民工蹲在地上聊天,一起排队吃大锅饭,聊什么,聊他们的生活,诉求,然后推出的产品深受农民工欢迎,而且变现效率很高,当年互联网精英人群根本意识不到,农民工也是有消费能力的。
做人要做自己,做产品,要跳出自己。
当然,跳出自己是必须的,做一点low的事情也可以,把握底线,不割韭菜。
题图,懒的换了。。。
最近发现我的读者里,优秀的90后创业者真的很多,那啥,我就说一句吧,苟富贵,莫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