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z的心得与分享,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浅薄

发布日期:2016-08-16 12:47:40 +0000

浅薄,通常形容一个人肤浅,对知识和信息不求甚解,流于表面。


人们其实都很容易对信息的判断,对事物的本质,用最简单,最粗浅的方式去理解,一个典型标志就是,打标签,今年大火的电影《疯狂动物城》也是在说这个事情,我们很容易人种,民族,事物,做一种流于表面的,标签化的判定,然后不去深入解析和思考其差异和内在逻辑,实话说,大部分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随波逐流,难以更上一层。


但较真的说,我们谁也无法达到穷尽真理的地步,比如一个简单话题,我发现某个餐厅有个菜很好吃,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和理解是,这家餐厅的厨师不错,或者说原料采购的很新鲜,或者说调料非常有特色。大部分人对好吃的判断,也就到此为止,但可能就有千分之一的人会深入的探究,这是因为一个某些原材料,调料,在适合温度的烹饪过程中,产生了某种化学反应,其某种生成物在人的味觉和嗅觉中体现出怎样的效果,让我们感到食物好吃。然而这并不是终点,大约会有百万分之一甚至更少的人可以告诉你,这是因为你的味觉细胞,嗅觉细胞,对如上化学生成物的刺激和反馈是怎样进行的,这种反馈又如何传导到你的大脑神经回路,并在某个特定区域发生作用,产生让你觉得好吃的感觉。然而,这依然不是终点,也许这世上还没有人可以解答说,这种刺激和反馈的机理是存在于哪一段基因片段结构中,并且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最初是基于怎样的机理和逻辑,这个片段具有进化的优势效应并逐渐普及到人类的大部分人群中,从而让大部分人,产生这样的刺激回馈并最终喜欢这样的原材料和烹饪方法。


那么,尽管说,我们现有的科技确实无法穷尽真理,追到本源,但至少有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每当你深究一步,在这个领域,能够与你比肩的人,可能就会少几个数量级。


回到现实中来,我们做产品,做运营,对用户行为特征,心理诉求的深究。我们做技术,对系统运行机理的探求和分析。我们做管理,做企业,对人性的探究和激励模式的分析。每进一步,我们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无论职场,创业,还是科研,每进一步,我们就会提升自己一大截。


如果你对你熟悉的领域,所得到的总结和别人处于同一个水平线,如果你对你所从事的事业,你理解的逻辑和大众一致,你告诉我你的价值在哪里。


我之前在知乎看到一些类似关于诸如美图秀秀,4399,hao123如何发展起来的话题,我看到大部分答案,包括一些高赞答案,其实都完全没有说到点上,当然,这些案例我是比较熟悉和经历的,但我看到很多人,热衷于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这样的案例,这就是一种浅薄,甚至很多业内人士也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别人的案例和成功。


其实我自己也会犯这样的错误,对于一些热门的游戏产品,我们也经常用,这个IP很强,这个符合二次元用户,这个山寨的动作很快,等等一些非常标签化的定义来分析别人的案例,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和深入的东西,就这样被思维的惰性所无视,所以,基于这样的浅薄判断,我们就很难看到别人成就的真相,也就很难复制别人成功的经验。


那么,如何摆脱浅薄,提升分析能力呢?


caoz谈能力成长系列 - 提问的技术


这里提到了一些,其实很多时候,所谓深入分析和研究,来自于敏感度和因此产生的问题,以及求证的过程。


历史上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来自于日常我们对世界观察中,一些不符合之前科学成果的现象的甄别和分析,而一个不够敏感的人,是很容易忽视这些现象,或者注意到了,但只是用非常不严谨的方式臆想了可能性,而没有认真的去求证。


在研究产品的时候,我们对用户访问数据,用户反馈行为,一些数据的波动和特征,与我们设计产品最初预期不一致的时候,是否有敏感度,是否愿意深入探究这里的原因和可能性,并一一求证? 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都没有对这些用户行为数据有最基本的预期,这怎么能成长呢?凭运气去撞出一个好产品?


在做技术优化的时候,我们对系统的数据,程序执行的状态数据,服务器或客户端各种反馈数据是否有严谨的跟踪和评估,并对与预期不一致的行为做出分析,从而探究这里的原因和可能性?很多时候,我们的技术人员甚至对此毫无概念。


在以前我自己还做技术的时候,对一个大容量的数据表,去编写一条较为复杂SQL查询语句,其运行效率,运行中主要的负载原因,和最大支撑的并发能力,在编写SQL的时候,我基本上就能做到心里有数。这个底气来自于我对数据索引查询的逻辑的理解和大量不断测试整理的总结。但遇到一些更加复杂的技术场景,我就显得办法不多,束手无策,后来遇到超级强悍的淘宝数据库专家余峰,和人家一对比,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对系统的理解,对数据库执行机理底层的逻辑,对cpu执行逻辑和硬件io逻辑,完全是茫然无知的境界。前段时间和前淘宝大学校长子柳老师聊天还提到他,我们共同承认,这家伙的系统理解力如庖丁解牛一般娴熟,达到这个境界,看所谓的负载问题,架构问题,优化问题,就非常透彻和清晰,解决具体场景中的问题,也会有更明晰的思路和逻辑。


这就是深入一步,领先一截的体现。


信息安全也是,比如我这种,大概可以说从科普层面知道信息安全每个领域的概念和原理,比如缓冲区溢出的基本概念是啥,DDOS的基本概念是啥,但深入下来一追问,就完全不知所以然了。而到袁哥,TK教主那种境界,其实也就是把这些操作系统相关的调用,加载逻辑,吃的更透,理解的更深,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对可能存在的异常和问题点的敏感度极高,求证能力极强。


说来很简单对不对,能做到的有几个?


在大部分领域,我们研究和探索的更深入一层,竞争者就会少几个数量级。


当然,我们不可能对生活的每个细节,每个领域,都去深入探索,这太浪费时间,也有可能让生活索然无味。比如你用科研的方式去分析每一款美食,这是不是有点很倒胃口的感觉。但对于我们所从事的领域,或者说我们所希望深入探索的领域,深入一步,竞争者就会少一个到多个数量级。


敏感度,好奇心,提问的能力,追问的能力,可以让你们站的更高,走得更远。




前段时间四处出差,自己糊涂把电脑电源丢在宾馆了,结果一周没有用电脑,所以一直没有更新,今天这篇,也是看到很多年轻人,很容易用简单的思路,打标签的方式,去评价和分析产业内的案例,不求甚解和缺乏求证能力,不会深入追问,是很多人难以更上一层楼的最大制约,而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会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他们甚至会觉得,你看,很多人都是跟我想法一样的?


很多人想法一样,你就对了么?


在知乎拿了很多赞,你就真的以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