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12-30 13:37:57 +0000
之前有段时间一直在youtube上看一个系列视频,叫做《今夜我们谈谈围棋》,是一个台湾棋手的自制视频,做的非常好,很多很好的布局,手筋,以及实战的题型讲解,看了后收获很大,可惜我没坚持下去,所以棋力还是有些不堪。不过今天不讲这个,只是挺喜欢这个标题,所以借来用一下。
之前两篇旧文都涉及金融
以前也提过,很多人说最近今年最大的趋势在哪里,我也一直说,互联网金融一定是其中之一;当然,现在所谓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良莠不齐,大批p2p金融可能会死,但剩下的会有非常好的发展。 那也有人说,这个市场虽然好,可是都是巨头的天下,诸如蚂蚁金服,腾讯,百度,陆金所等等,我们能做什么;其实核心业务就算你碰不了,很多周边都可以做,巨头也需要搭建生态圈,有很大的空间在这里。
不过今天也不讲这个,只说一点最基本的概念,我们为什么要了解金融?以及我们要用什么方式了解金融?
1、我们为什么要了解金融?
金融是所有产业生态的食物链顶端,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我们辛辛苦苦的工作赚钱,究竟是为谁打工,是的,包括李彦宏,马化腾,马云,大家都是为资本巨头们打工,你想想是不是。
正确的认识金融,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知道我们的钱从哪里来,去了哪里。 很多中国人缺乏对金融,对钱最基本的概念,不要说别人,我自己也是这样,不过最近慢慢开始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
简单几个例子,第一,我们日常收入和支出的平均税负是多少,基本没几个人能说清楚。 第二,很多网民动辄说,国家花钱培养了你,你如何如何,请问国家的钱从哪里来? 有纳税人概念的人终于越来越多了,但中国特色的是,中国政府的钱并不仅仅来自于纳税人,而是更大概念的国有资产。 这是国家层面的金融概念,是非因果不在此讨论,但这对我们每个人的资产和身价都有直接的相关,然而,我们绝大部分人,并不清楚这里的关系。当然,这种问题还可以有很多,比如关于外汇汇率,关于各种商业和社会保险金,关于银行储蓄及日常投资理财产品等等等等,我们的生活中处处与金融打交道,但对其运营逻辑却麻木不仁。
那么,你可以说,我不了解,不也活的好好的?难不成就赚不了钱,发不了财? 是的,金融知识并不是每个人必备的生存和发展常识,在正常的社会发展节奏中,我们可以完全感受不到相关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但是一旦出现不正常的社会发展状况,有正确认识和没有正确认识,就体现出巨大的决策差异,而不同决策差异所带来的后果的差异也是惊人的。我们当然不希望说中国会步俄罗斯,阿根廷的覆辙,但是我们曾目睹过日本的由盛而衰,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洲至今无法恢复的困境,这一切都历历在目,我们真的可以无动于衷?
上面说的可能有点大,往小了说。
资本市场的风向变化对各个行业的影响,也是我们从业者可以深深体会的,前两年还在高薪供不应求的移动端开发工程师和游戏开发工程师,今年薪情已经开始下降,应届生感受尤甚。明年有经验的工程师也会开始体会寒意。
作为游戏创业者,去年底和今年初还觉得拿到授权金轻而易举,开发团队信心十足,到下半年突然资金链吃紧而曾经的金主各个翻脸无情,这种故事我最近连续就看到了不知道多少起。 你对资本领域的波动无动于衷,那么麻烦来的时候你也会仓皇无措。
之前有篇文章
平台红利从哪里来,很多时候也是跟着资本的方向走的。同样水准的人才,因为跟对或跟错了方向,从而导致非常巨大的收益差异,这也是非常常见的社会现象,毕业超过5年或10年的朋友可以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来校验一下是不是这个理。
2、从哪些渠道来了解金融
其实我现在也是菜鸟。也还在不断关注这个领域的变化和信息。
很多人对金融的了解来自于《货币战争》,曾经的神书,在一些与金融有关的文章里经常看到很多各种阴谋论的点评,一眼就知道这家伙看了本《货币战争》就跑来冒充金融专家了。
关于这本书,其实我也完整的读过,我的建议是,你可以当作是一本具有极佳故事性的科普教程,了解一下金融货币对国家和人类的影响即可,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读一读还是挺好的;但请千万别入戏过深,真把阴谋论当作是世界经济运营的潜规则,真以为用黄金硬通货来做货币担保是解决一切金融问题的万能钥匙,你要是这么想那就真无药可救了。
最近我不断给周边朋友推荐一个叫做“40秒”的公众号(利益相关:完全不认识),这里面很多关于华尔街金融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在金融领域,一个正确的决策,可能胜过传统领域你几千,几万人几十年的工作成果,这实在!太可怕!
特别印象深刻的第一个段落如下
这时候,一向人畜无害,整天装傻充愣卖萌的保尔森终于露出真面目了。 2008年2月20日,贝尔斯登邀请他和其他10多个基金经理去公司用午餐。好吃好喝地招待了他们一番之后,贝尔斯登的几个高管开始轮番讲话,说公司并没出什么大问题,希望他们看在曾经共事过的份上,把撤出贝尔斯登的资金再放回去。 他们说完之后,大家又随便问了几个问题,眼瞅着就要散会了。 这时保尔森举起了手。“Sam(贝尔斯登的COO),你知道你们有多少问题资产吗?” “这个我不太清楚。” “大概多少?” “要不我回办公室查一下再告诉你。” “那我来告诉你,是2200亿。而你们的股票只有140亿。你们快完了。” 当天晚上,这段对话传遍了华尔街。
22天后,贝尔斯登现金流枯竭。
24天后,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白菜价收购。
第二个段落
总之在罗伯特·默顿之后,后来和他一起得诺贝尔奖的Myron Scholes很快也加入了公司。再后来居然连美联储副主席David Mullins也被忽悠着入了伙,再加上创建公司的交易大师John Meriwether,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组建了一个吓死人的无敌阵容。
公司开张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筹集资金了。我们上次也说过,基金开张时要筹点钱,那都得跟要饭似的四处跪舔。而但他们出去和投资人谈判的时候,那逼格简直亮瞎狗眼,对话一般都是这样的:
“你们基金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那可不能说。”
“那不会有风险吗?”
“我们有金融风险管理之父罗伯特·默顿和Myron Scholes。”
“那政策风险呢?”
“我们有美联储副主席David Mullins。”
“那交易怎么办?”
“我们有华尔街最赚钱的团队:所罗门兄弟公司原班人马。”
“大大,钱拿去,请赶紧带我飞!” (好吧,这句是我脑补的)
总之他们一跑出去投资者都追着给钱,而且越没见过世面的给得越多。什么台湾日本泰国巴西科威特新加坡, 这些 平时八竿子打不着的银行最后全都入了伙。
。。。。。。(此处省略基金前期牛逼成绩若干)
最后他们商量下来,决定进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风险很大,但他们认为有两个因素能保证他们赚钱。首先,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能力也有意愿救援任何一个陷入麻烦的国家,所以不太需要担心赖账的问题。
其次为了稳妥起见,他们还决定把资金分散到拉美、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各个市场。鸡蛋都不在一个篮子里,总不可能一起碎吧?
最后他们搬出大量历史数据,用电脑计算了一下破产的概率,发现他们公司破产的概率只有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我数了两遍,就是这么多0)。从理论上讲,直到宇宙毁灭那一天,他们也几乎不可能破产。
结果没过几天,亚洲金融风暴和俄罗斯债务危机就呼啸而至,他们的蛋都碎了。
还有一些其他的例子,比如我们最近看国内一个挺有名的强行并购的案例,有人在朋友圈分享一个新加坡的并购案例,里面失败的董事长说,我辛辛苦苦几十年的产业,被你几个月就拿走了。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这句话。
如果你有好的关于金融常识的信息渠道,也请留言,今天很抱歉我依然没有能给出更好的建议和方案来学习,因为我也在寻觅中,就是跟大家聊聊关于这个领域的一些想法,希望让朋友们重视起来,重视起来才能更多的发现一些好的资源和信息,至于能走到哪一步,只能看各位的造化了。
每个人,每个公司,都希望自己的价值最大化,那么,不仅仅要把产品,把事情做好,也要懂一点如何价值最大化的思路和方法,而这些,基本就是金融领域的范畴了。有些草根创业者,如果懂点这个,其事业发展规模很可能会提升一个甚至两个量级。 有些技术大牛或产品大牛,如果懂点这个,可能其业内身价也会提升一个量级。
听说加上二维码可以增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