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z的心得与分享,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谈谈产品和运营 - 什么是需求(中)

发布日期:2015-11-14 13:59:54 +0000

继续昨天的话题

谈谈产品和运营 - 什么是需求(上)

谈谈产品及运营 - 如何避免一厢情愿

先补昨天的话题

有人问如何使用百度知道和百度指数来挖掘需求,我总记得之前文章写过,但一时也没翻出来。

谁还记得帮我翻出来请回复一下,我就不想重复再写这个话题了。

下面说一个经典问题

5、跟随用户还是引领用户

这曾经是一场大讨论,因为某些逼格很高的分析师说,乔布斯从来不听用户的,他只引领用户,这些分析师非常瞧不起跟随用户的人,特别是在他们眼里中国的用户都特别low,那些特别low的产品经理怎么能入他们法眼。

基于这个讨论,我写了一个寓言,以前在百度空间发过。

说有个山谷,有一村的老百姓,他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然后山中缺水,需要打井,说有一个老师傅人特别好,特别能探测到哪里有水,打的井又快又好,出水量大,深得村民信任,然而村里人越来越多,水越来越少,井越挖越深,大家还是很辛苦。山上住着一个人,平时也不和村民来往,有一天跑来说,你们别这里瞎忙了,跟我出去吧,村民说,出去有啥啊,这个人说,外面有一大片鲜花,高耸的大树,奔跑的动物,简直太美了,不去看看太可惜了。村民一愣,美不美关我毛事,继续掉头挖井。 这人愤愤的离开,一边嘟囔,愚蠢的村民啊,你们简直没有一点情操。村里还有一个年轻人,也辛苦的打井,天天跟着老师傅打井,大家也很喜欢他,有一天他跑到山顶看了一眼,然后立即跑下山,对着村民们喊,大家不要打井了,跟我出去吧,去山的外面!村民说,不去不去,忙着呢。这个年轻人喊道,我们再也不用打井了,外面,外面有条大河!

这个寓言其实很好理解

村民是 用户

老师傅是传统的产品经理,他们深知用户的痛点是什么,并基于用户的需求提供产品。

山上的人就是常见的评论家,站得高看的远然而并不理解用户疾苦,很多需求只看到了表面看不到本质。凭借表象来确定方向,自然吸引不到用户。

而年轻人是这里所说的,能够引领用户的产品经理,首先你要知道用户需要什么,知道用户需求的本质是什么,更深的井只是一个描述,而更好的答案是可以超出用户的描述。

确实,很多时候,用户并不会正确表述自己的需求,也看不清未来在哪里,想到两个久远的案例,都是我年轻的时候电视上看到过的。

最早手机出来的时候,特别大,特别沉,还特别贵,都是特别有钱的大款才会用,然后电视上就有采访,问普通老百姓,要不要用手机,老百姓就说,不需要不需要,那是大款用的,家里有电话,方便的很。 当手机只是少数人产品时,其他人不会觉得自己需要手机,而且在这玩意很贵的时候,老百姓更不会觉得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当年IBM对个人电脑的无视,也是基于此。 那时候谁会认为家庭可以拥有电脑呢?

最早互联网出来的时候也是,当时互联网是个新鲜玩意,而且关于互联网是不是会带坏年轻人的讨论开始增加,那时候大众思想是啥呢?上网=不务正业,这是好的,网上都是不健康的东西,我父母那时候就老说我,你能不能干点正事,别老上网。我解释多少次上网是工作,他们都还是根深蒂固的认为,上网就是玩,就是浪费时间。 那时候媒体又去大街上采访,问北京市民,上网不上网啊,有些人就说,偶尔上;又问,如果不上网会怎样啊,都说,没影响啊。 这是上个世纪末的时候的事情,到今天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的席卷之势,但那个时候,用户看不到。

我大学时候最正确的一个判断就是互联网将改变人类,从一开始上网我就被迷住了,我应该是大三或者大四接触互联网的(我们当时还是万恶的五年制),在接触互联网之前,我确实一直不清楚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找怎样的工作,从事怎样的工作,接触互联网后,我就给自己立下了目标,以后一定要往这个行业里扎,这个判断很简单,这种东西属于,你一旦习惯了,就摆脱不了,根本回不去的。

但我没俞军老师格局高,对互联网具体应用场景和改变的范畴,我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所以错失无数机会,不过举这个例子想说,其实比普通用户看远一点,也没那么难,要从未来思考,而不是现状。比如手机会越来越便宜,网费会越来越便宜,内容会越来越丰富,所以使用手机,上网的门槛会越来越低,等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这些上古时代的历史,如果深刻领悟,到后面做判断的时候也会有帮助,再举个例子。

2010年还是功能机的天下,苹果开始攻城略地,2011年安卓的手机才刚刚开始有一点市场份额,当时所有互联网巨头的移动事业部都还把重心放在塞班上。但那时候我们在厦门已经开始强力普及公司使用智能手机,当时我跟同事们做分享,讲未来,我让大家判断,智能手机未来市场规模会有多大,请注意,那时候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还很小(包含塞班在内),功能机依然是主流,当时我就给出了我的判断,智能手机会吞噬掉绝大部分功能机市场。 这个依据的基础是什么呢?首先肯定是成本和价格的下降,其次是所谓孤岛效应,一种社交产品也好,或者类似智能手机,手机,这样带有社交属性的产品也好,如果你身边的人都在用,而你不在用,你就成为孤岛,别人一起联系,一起玩乐的时候,你插不上话,你被疏远,也许是无意的,但是你就被边缘化了,所以你必须和他们一致(别人有手机的时候,你没有,就成为孤岛,别人有智能手机的时候,你用功能机,也会成为孤岛),才能跟上大家的节奏,这就是原因。我当时说,以后大家出去玩,别人在手机上点点戳戳分享照片,你傻呵呵的不知道别人在干嘛,你以后怎么跟别人玩,所以,智能手机一旦普及,立即就会席卷,后期用户会被前期用户的行为裹挟换机,毫无疑问。

当用户未处于孤岛,以及这个平台门槛太高,成本太贵的时候,用户不认为他需要这样一个产品。但这个平台门槛降低,孤岛效应体现的时候,用户的需求才会体现,这是一个重要的思路。

6、把握本质需求而不是盲从于用户的描述

下面说另一个重要思路,把握用户的本质需求

用户往往基于自己的历史经验提出需求,而科技和文明的发展,可能对用户的诉求有了更好的满足,而用户不自知。

上面寓言中,用户表达的需要更多的水井,本质是需要更多的水。而更好的解决方案是搬到河边。

在历史上,用户需要更快的马,本质需求是快,所以汽车解决了这个需求。

我们看用户描述的需求,要理解他本质的诉求是什么,基于本质解决问题,才能避免一厢情愿。

下面举一个特别经典的例子,360刚开始崛起的时候,和做安全的聊天,那时候一些安全高手不是很看得起360,为什么呢,他们说,360技术不咋样,实话说,早期360确实并不是靠技术取胜的。 那我就问了一个问题,用户需要安全产品,其本质需求是什么,是安全么?

先不看答案,你们想一想,是不是用户为了安全而需要安全产品?

其实不是,用户需要安全产品,本质需求就一个词,要爽,要更爽的上网。为什么会不爽?玩着玩着游戏被盗号了能爽么?打开浏览器到处弹广告能爽么?电脑卡的要死能爽么? 然后你看360做了啥,很多技术高手觉得不屑的玩意,我把你各种插件清理了,让你浏览器加速,我搞开机加速小助手,高手说了,这玩意和安全有毛关系啊,这玩意让用户上网爽了啊。

windows的安全问题饱受诟病,后来出了一个版本,叫做windows vista,安全有了极大提升,然后市场惨遭滑铁卢,为啥呢,为了安全牺牲了用户的使用便捷性,用户操作起来各种不爽,怎么会开心。如果他们能理解用户本质诉求,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所以,当用户说,快快,给我一个安全产品保护我,他只是需要一个让他安心上网的东西,而你给了一个18般保护结果让他没法上网的东西,他肯定怒了,卸载你没商量,这是很多产品人犯过的错误。

先到这里,休息,休息一下。